那這術,與道豈不是同根連理,。
他又有些狐疑的看了一眼地面的方圓,當即沉聲道:“學生有疑問。”
妙成龍看見蘇洵說話,停頓下來,緩緩道:“有何疑問。”
聽聞老師言論術,但從術中,我似乎能夠感覺到道的痕跡。
道法是親近自然,接近原始,這術,仿若無處不在,有百勝之術,又有智術淺短。
更有授以擊刺之術,倘若術成規矩,規矩生方圓,那不成了道。
敢問老師,何為術,何為道。
眾人愕然的看了一眼蘇洵。
這小子……就連柳巷元、林辰、墨風等人,也是目光灼灼的看向蘇洵。
妙先生輕輕的點了點頭,笑道:“這位學生所言,切中要害。”
但術與道卻有著本質區別。
其中有道無術,便足以區分兩者。
術者,尚可求也,而以道馭術,乃是至上之道。
簡單來說,術是方法,而道是體系。
這就好比這方戒尺,倘若有兩人相爭戒尺,那麼這兩人便會產生對立和矛盾。
兩人倘若都不想讓給對方,或者他們都有了私吞的心,那麼必然有一方受益是建立在另一方受害的基礎上。
這時兩人可以透過商量,或是講道理,或是平衡分配,這便會運用術。
術,更加註重於實用,而道則是事物的源頭和本質。
術是能力,方法,策略,而道是體系。
天地長存,立道為根本,立術以存世,妙先生沉聲道。
蘇洵聽完妙成龍的話,陷入思索中。
半響後,他方才醒來,拱手道:“學生受益了。”
下一位,妙先生的目光落在其他人身上。
你們還有何不通、不懂。
直言無妨,妙先生手持戒尺,將地面沙石所畫的方圓抹去痕跡。
敢問老師,古有上人用道,中人用術,下人用力。
這三句話又有何解,說話的正是坐在蘇洵身旁的佛三枯。
妙成龍沉吟少許,笑道:“道,乃是事物的規律,掌握規律,順著規律而行,便可達到。”
術,乃是技巧,智力,以自身掌握的東西,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