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靖接過開啟,一目十行地迅速閱看一遍,不由得微抿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
政治攻勢開始發揮作用了,在廣寧和錦州牧放的蒙古諸部,主動向東江軍示好,但也想得到東江軍的保護。
廣寧地區和後金統治區只隔著遼河,建虜如果發動短平快的打擊,東
江軍確實難以反應。
當然,郭大靖也根本沒有出兵保護蒙古諸部的打算。對於蒙古諸部的擔心,他也早有預案。
現在出動人馬,使蒙古諸部打消疑慮,徹底倒向東江鎮。對於東江軍來說,得利不大,反倒會成為負擔。
遼南、遼東對遼瀋地區的夾擊,已經足夠了。再從廣寧地區,也就是西面再進攻建虜,完全沒有必要,還造成分兵的弊端。
「命蒙古諸部暫時與建虜虛以委蛇,以待立功自贖。」郭大靖提筆給軍情部寫了回覆,「打入建虜內部,更有機會。」
建虜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十有八九會再召蒙古人助戰。在戰場上,首鼠兩端的蒙古人,更容易造成建虜的混亂。
不用擔心蒙古諸部因此而心懷怨忿,實力為尊,待到遼東平定,建虜滅亡,他們會排著隊來投靠。
桌案上還有其它的檔案,郭大靖又翻看起糧彈物資的運輸和儲備情況。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郭大靖更喜歡用「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句話來詮釋。
春耕之後,數萬大軍便要展開行動,緊逼近身地牽制建虜。在拖住建虜有生力量的同時,本身也面臨著巨大的消耗。
從東江鎮當前的庫存,以及外購的糧食數量來看,足夠拖到建虜崩潰。但郭大靖也不敢掉以輕心,災民的湧入就是一個不太確定的因素。
「看來,還是需要朝廷的支援,也不用太多,不知道朝廷是否能痛快地供給。」郭大靖計算著大概,覺得有缺口,也不會很大,至少不會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顯然,建虜的情況會更糟糕。去年的建州戰役,可是摧毀了很多田地,也搶了不少糧草。
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虜想召蒙古諸部的人馬助戰,恐怕連糧草都供應不上吧?
郭大靖沉思良久,又提筆寫了書信,是給遼東兵團的。
遼南兵團很快就會跨過海城河,佔領海州衛城,並構築防禦體系,積草屯糧、儲存彈藥物資,並向北推進至鞍山驛。
遼東兵團也要展開行動,以寬甸為基地,向西北滲透。目標是靉陽堡、孤山堡、鹼廠堡、一堵牆堡等等,威脅本溪和鴉鶻關,形成抄襲遼瀋後路的態勢。
要真正切斷遼瀋建虜的退路,只靠遼東兵團的實力,顯然是很困難的。但這並不妨礙切斷建虜退回建州的後路,使其只能向北敗退。
而全線的進逼壓迫,將使建虜有限的兵力無法動彈,被牢牢地困守在幾處防禦要點。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建虜喪失機動兵力。一旦某個防禦要點被攻破,便可能全域性崩潰,沒有轉圜的餘地。
戰略主動權已經牢牢控制在東江軍的手中,建虜連遭慘敗後,終於是在敗亡之路上越走越遠,難以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