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逆天換明> 第四百六十七章 建虜的奮力掙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七章 建虜的奮力掙扎 (2 / 4)

但有這兩萬人馬,難道只是防禦護民,多爾袞也不會這麼天真。

如果阿敏所部深入遼東後,秀巖的敵人從側翼出擊,截斷退路和補給線,也是正常的反擊手段。

“從遼陽調動一萬人馬,確保東征部隊的後路,你們覺得如何?”多爾袞抬起頭,掃視著李永芳和希福、剛林三人。

多爾袞的判斷和郭大靖、毛文龍是一樣的,都不認為在短期內對手會在遼南發動進攻。

但必要的防備還是要有,畢竟距離雖遠,可兩天時間對手也能兵臨城下。

剛林早已有這樣的想法,馬上便躬身表示贊同,“調兵至連山關,奴才以為最為合適。進可至鳳城,退可援遼陽。”

即便能從遼陽調兵,也不宜離得太遠。一旦東江軍發動進攻,回援也完全來得及。

連山關已經有五千守軍,再加上一萬人馬,鳳城有事,便可以前出增援。

希福開口奏道:“奴才以為,東征部隊在鳳城應留有重兵防守,與連山關互相呼應。而對於敵人踞守的城池,若防守嚴密,便繞而不攻。若敵出擊,便正可消滅其於野外。”

李永芳也表示贊同,奏道:“臣附議。”

其實,發動這次遼東作戰,除了多爾袞想要一場勝利增加威望以外,對於建虜的長期堅持,也是相當重要。

今年的收成算是不錯,但經歷了遵化慘敗和建州大敗,在兵力和人口上都損失嚴重。

如果想要維持戰線,與越來越強大的東江軍對峙,就需要保持相當數量的兵力。

而兵力不能削減,且要維持備戰的狀態,就意味著勞力的大幅減少。無人耕種生產的話,建虜不戰自敗。

正因為如此,李永芳、希福等人才同意進攻遼東的作戰計劃。如果能擄掠數萬人口,彌補建州之敗的損失,才能夠維持一支相當數量的常備軍。

戰略上的被動,整體實力上的衰弱,在表面上,或是外人可能看得不是那麼清楚。也只有自己才明白,處處捉襟見肘,處處難以支應。

或許,最瞭解自己的就是敵人,就是對手。

多爾袞時時會這樣想,自從東江鎮公開宣稱“三年平遼”之後,他就更震驚對手的洞悉和判斷力。

如果頹勢難挽,面對敵人的不斷壓縮推進,多爾袞確信是很難堅持三年的,儘管他平常都表現得鎮定自若、信心滿滿。

“既然沒有意見,那便如此佈置,按期發動吧!”多爾袞面色嚴肅地說道:“如今的形勢,爾等都很清楚。不戰就是坐以待斃,若是再敗,更加不堪設想。”

眾人躬身施禮,紛紛退了出去。

多爾袞收起了那副人前的姿態,向後靠進椅子,微閉上眼睛,長長地嘆了口氣。

如今的形勢,比老奴剛死、皇太極初繼位時還要難過,甚至可以說是最危機的時期。

那個時候,不過是四方封鎖、物資貴乏。但不管是遼西的明軍,還是僻處海島的東江鎮,抑或是朝鮮和察哈爾部,都沒有發起主動進攻的實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