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好歹可以獨管一島,可現在就要聽人號令。要是你還想去當島主,手下能有幾個兵,能管多少百姓?
但集中力量,重點發展,卻是堅定不移的策略,並不會因為照顧個人而有所改變。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 緩緩說道:“尚兄所部有三千來人吧?”
“一營三千人,比左右兩協略少。”尚可喜如實答道。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某記得,尚兄在廣鹿島的時候,統領的人馬既沒有這麼多,戰力也沒有現在強大。”
尚可喜點頭承認,說道:“便是想多招兵,可沒糧沒餉,養不起呀!”
郭大靖說道:“那尚兄以為, 一協或一營之兵,是定額定數嗎?”
“那肯定不是呀!”尚可喜說道:“比如左協和右協,兵力就多。聽說前協和後協,也要在明年擴編。”
“不是聽說,而是確實。”郭大靖扳著指頭算道:“今年從建虜統治區逃出的遼民,已經有三萬多。其中多數是男丁,能夠補充進軍隊的就有數千。”
尚可喜眨巴眨巴眼睛,聽出了點意思,開口問道:“郭將軍——”
“不要稱官銜,這又不是在軍隊上,在打仗。”郭大靖擺了擺手,說道:“郭某和毛帥談過東江鎮將來的編制問題,都認為協應該成為很獨立的作戰單位,以一萬兩三千人最為合適。”
古代的通訊速度和通訊水平,大軍團作戰有著很多的困難, 想要協調組織, 相當地不容易。
所以,郭大靖和毛文龍都認為“協”的編制不能夠太大,一萬多人應該是最合適的。那以後再擴充人馬,就會再新建“協”。
“說到底,還是靠的戰功。”郭大靖解釋一番之後,微笑著說道:“當然,數協聯合作戰,也是有的。咱們東江鎮的將領,總要聽命行動,不管是毛帥,還是陳副帥,抑或是朝廷。糾結於這個,顯然是不行的。”
尚可喜聽明白了,心懷也為之一暢,向著郭大靖拱手道:“多謝郭兄弟。尚某若能在你手下聽命,便是再小的官職,也不在意。”
這是表忠心嘛?郭大靖倒是有把這傢伙看在身邊的想法,但卻不能。至少,暫時是不能去挖人牆角。
“尚兄的本事, 郭某知道得清楚,可不敢讓尚兄屈尊。”郭大靖笑著說道:“若是郭某有抽調各部助戰的機會,那尚兄自是第一人選。”
尚可喜哈哈笑著,拱手道:“郭兄弟千萬要記得尚某,別把機會給了別人。”
“機會也是危險,尚兄不嫌,郭某自是求之不得。”郭大靖提前打了預防針,倒真的起了心思。
尚可喜正色道:“尚某隻想建功立業,為此捐軀沙場,亦在所不惜。”
郭大靖用力點頭,算是答應下來。
人的思想不同,眼光有遠近,自然會有所糾結。就象尚可喜,覺得在毛承祿手下,很難有出頭之日。
況且,看著郭大靖步步高昇,已是毛文龍、陳繼盛之下的第一人,即便羨慕嫉妒,也得心服口服。
郭大靖給他說的道理也很簡單,別老盯著眼前的這四協,要全力幫助東江鎮發展壯大。
按照後世的話來說,就是把蛋糕做大,別盯著眼前的大餅斤斤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