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萬!”郭大靖滿懷期待地望著謝德拉。
謝德拉似乎哆嗦了一下,話也沒說,轉頭就走了。
嘿,就這麼走了,不商量商量啦?
郭大靖有些失望,輕輕搖著頭,起身離去。
如果真能賣一千萬兩,看老子拿銀子把建虜都砸死!郭大靖還真想賣,儘管這是個聚寶盆,但賺錢總沒有平遼滅奴更令人激動振奮。
一千萬,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大概是三百多萬兩;一千萬,夠東江鎮花用十幾年;一千萬,能買上萬門火炮,百萬枝火槍……
可惜,大明前前後後投入了不下幾千萬,卻依然不能平遼,更不能滅奴。原因很簡單,路走錯了。
給老子一千萬,看我來五年平遼。不,四年,三年就差不多。
郭大靖每每有這樣的想法,但也只是想想而已,還是得攪盡腦汁賺錢、買武器、練兵,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率軍出戰。
……………..
已經能感覺到秋季的涼氣,北方則更加明顯。
即便林天生常跑遼東,也穿上了夾襖,正站在郭大靖身旁,笑眯眯地看著,聽著。
田地裡,有百姓,有士兵,正在小心翼翼地收穫土豆,唯恐一鍬下去,鏟壞了這寶貴的海外異種。
秋收是大事,黑麥也在同時收割,同樣要作為明年的種子,被珍而重之地儲存入庫。
萬石米糧運抵島上,安定了人心。都知道不會捱餓,土豆和黑麥的收穫留作種子,也沒有人反對了。
“馬鈴薯的產量很高。”謝德拉決定不辛苦地作技師了,也不在工坊,跑來湊熱鬧,“美洲傳來的,歐洲也不過種了幾十年,沒想到郭將軍已經推廣種植了。”
說到推廣種植,郭大靖確實可以驕傲。
從資料上看,土豆是萬曆年間傳入的,但卻只在宮廷上林苑有所種植,乃是宮廷美食之一。
所謂“遼東之松子,薊北之黃花、金針,都中之山藥、土豆”。土豆作為珍味之一,只是偶爾現身於富貴人家的餐桌,普通老百姓哪有此等口福。
林天生微微頜首,對於郭大靖做事的神奇之處,他已經有些習以為常了。
郭大靖穿著粗布衣服,望著逐漸堆起的土豆,自豪感油然而生。不說別的,只這活民無數的土豆,就能算得上極了不起的功德。
王老憨前後奔忙著,指揮人們把土豆裝進麻袋,上秤計算產量。陳有善老爺子打著算盤,噼啪作響,嗓音洪亮地報數記錄。
“已經上兩千斤了。”林天生在郭大靖身旁,笑著說道:“如此高的產量,某都想拿到家鄉去種。”
郭大靖微微一笑,說道:“只怕水土未必適合,南方種番薯不是更好。”
“番薯啊,南方種得不多。”林天生說道:“江南能種兩季水稻,產量也還不錯。”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建議道:“林兄家若是有田地,可以種番薯,收穫後運來島上。”
林天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好,郭大人說種番薯,某回去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