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的辦法也簡單,派人把另一座橋也毀掉,使敵人繼續繞遠,也就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這樣的話,還可以多放過橋一些敵人,多取得戰果。
比如三四百建虜,以一千多的兵力伏擊,各種武器全部使用的話,傷亡也不會太大。
三百左右吧,別太貪了。儘快消滅敵人,儘快撤入山林,儘量保證安全。
郭大靖做出了決定,在地圖上補充完畢,才合衣躺倒休息片刻。
謀劃說白了就是算計,有“算”這個字,就決定了其中需要精明的頭腦,至少要會算術。
敵我兵力對比,戰力對比,糧草幾何,路程多遠……這些都是需要計算清楚,才能作為作戰的依據。
在這方面,郭大靖就顯得比較有優勢。
劉興治等人的演算法比較正規簡單,郭大靖則會把很多因素都加進去,還有換位思考,把敵人的考慮也儘量算進去,顯得更加細緻全面。
郭大靖只睡了兩個時辰便醒了,起身出了屋子,召集軍官,集合部隊,在夜色中向著西堡急進而去。
…………………..
澳門。
夜色已深,而藤野正的住處,卻正招待著客人,推杯換盞,酒興正濃。
久違的倭語越來越熟練,藤野正和兩個倭人談得投機,清酒是一杯接一杯,喝得盡興。
“藤野兄有大明軍方作後臺,出手闊綽,著實令人羨慕。”小林浩一舉杯相敬,說道:“那葡人視藤野兄為貴賓,也著實令我等倭人臉上有光。”
藤野正抿了一口酒,微笑著說道:“小林先生過譽了。在下也是適逢其時,得到貴人賞識。此次辦好了差使,倒是幸不辱命,可以回去覆命。”
小林浩一接著吹捧了一番,同伴大谷川有些耐不住性子,在旁插言道:“藤野兄,不知能否把我二人引薦給那位貴人?”
“如果藤野兄能引薦,不管結果如何,必有重謝。”小林浩一見同伴把話挑明,也點著頭說道:“如果能借此與大明建立直接商貿,便分藤野兄兩分乾股……”
明朝中後期,倭寇成了明朝的重大隱患,直到嘉靖年間,在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大破倭寇後,才算基本肅清。
為了減少來自海上的威脅,明朝斷絕了與日本的貿易往來,嘉靖七年明朝罷寧波市舶司,“倭自知釁重,無由得言貢市。我邊海亦真實戒嚴,無敢通倭者”。
萬曆二十年,日本發動了侵朝戰爭,明朝派兵入朝參戰,歷時數年之久,擊敗了日軍。
此後,明朝更是加強了對日本的貿易封鎖。明朝“恐貢市往來,導之入寇”,雙方之間的正規貿易已經完全被禁止了。
但在實際上,自德川家康上位後,雙方民間的貿易非但沒有減少,反而產生了大爆發。“……至長崎島,明商不上二十人,今不及十年,且二三千人。”
首先,德川家康雖然統一了日本,但是作為一個新生政權,不僅需要國內各個階層的支援,還需要國際環境的穩定,才能夠真正的確定其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