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在報紙上還有許多名士大儒為張溥搖旗吶喊。
「相信老師已有回擊的策略,定然能夠讓這種錯誤的理念無所遁形。」
對於左夢庚的信心,劉宗周老懷暢慰。
「知我者,夏王也!」
劉宗周掏出自己早已撰寫好的文章,分發給大家品鑑。
不愧是大宗師的手筆,眾人看了,不但紛紛讚賞,還都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
在劉宗周的文章中,將道與術擺在了平等的位置上,並且深刻的闡述了二者之間的關係。
在他的理念中,道並非是獨立存在的,也並非是高高在上的,更不是虛無縹緲的。
道雖然是正確的,但是人類求道的過程也是有跡可循的。
並且道並非是唯一的。
【道為術之終,術為道之始。誠如庖丁解牛,雖為庖肆之舉,豈不為道也?】
看到這段話,就連左夢庚都不禁擊節讚歎。
「老師說的太好了,天下間各行各業都有大道至理存於其中。只要將術鑽研到極致,便為道也。」
其實這個觀點在數百年後,普通人也能想得明白。但在這個時代,毫無疑問具有著振聾發聵、開天闢地的效果。
本來在這樣的場合,傅新垣極少開口,如同隱形。但是在看了劉宗周的文章之後,他也將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那日待殿下送別全真諸位道長時,屬下曾聽得一言。今日說出,還請各位前輩解惑。」
傅新垣將那日王常月等道士們吟誦的經義說了出來,渾然沒有想到在場的眾人中居然有不少勃然色變。
傅新垣注意觀察,發現神情波動的人基本上都是左夢庚、劉宗周、孫承宗、孫奇逢、鹿善繼等宗師之輩。
相反其他人卻顯得迷茫。
他便明白,那些全真道士吟誦的經義肯定非常了得。
孫承宗閉目凝思良久,沒有所獲。重新抬頭時,發現左夢庚目光清明,嘴角含笑,便道:「中恆,看來你已有所得。便請說出來,以解世人之惑。」
左夢庚來回看看,發現果然有不少人很是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