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夢庚第一次下江南開始,劉宗周和張溥的論戰,持續至今足足有十多年了。
這件事在當今的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無數的名士大儒親自下場、分站兩邊,也讓論戰愈發的勐烈。
這種論戰帶來的一個極大好處,就是各種思想觀點猶如雨後春筍一般不停勃發,極大的促進了思想和哲學的進步。
明末本來就因為社會的急劇動盪、政治的黑暗等各種因素,導致思想蓬勃發展。夏國的出現以及代表的立場,更是給這種風起雲湧新增了火星撞地球一般的養料。
到了現如今,各種流派的思想經過長期的交融和碰撞之後,漸漸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張溥為首,堅持舊有的觀點,恪守儒學舊有的觀念。
另一派則以劉宗周和其他夏國學者為中心,思想中已經帶有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開始對舊有的封建思想進行強烈的衝擊。
而這種思想對抗之下,表面看起來只是學術問題,但其本質是新舊兩種利益體制的衝突。
此時的張溥已經回到了太倉老家。
雖然太倉也在夏國的治下,但左夢庚早有批示,不準因言獲罪,也不準對張溥進行肉體攻擊。
思想和學術的問題,就只能透過思想和學術來解決。任何政治上和肉體上的攻擊與消滅,都不能解決根本。
左夢庚的態度,也讓世人無比欽佩。
畢竟能夠容忍一個持有異見觀點的人在自己的地盤內侃侃其談,沒有博大的胸襟是絕對無法做到的。
張溥和劉宗周的論戰,已經從各種各樣的觀點中漸漸貼近了本質。
張溥高舉維護儒道正統的大旗,並以此為根基。
他的最新文章中,針對夏國境內日夜蓬勃發展的百業興盛進行了攻擊。
【舍道而逐術,本末倒置也!】
這就是張溥的核心觀點。
張浦認為,要想治理好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道」的指引。
什麼是「道」呢?
儒家和儒學才是唯一的道。
而夏國偏偏拋棄了大道至理,反而沉浸於對術的追求,已然落了下乘。
左夢庚反覆翻看他的文章,對於他的觀點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