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什麼“張獻忠曾驚擾祖陵,所以不可放過”之類的話,楊嗣昌一個字都不信。
要是真的不能放過張獻忠,當初又何必招撫呢?
給崇禎做臣子,就是這麼憋屈。啥都明白,啥都改變不了。
明知道前面是火坑,也只能閉著眼睛跳進去。
“微臣明白。”
心灰意冷之下,楊嗣昌也沒有多少心思恭順對待這位帝王了。
崇禎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有些冷血,難免臉皮發燙的同時,趕緊進行補救。
“愛卿忠君為國,鞠躬盡瘁,朕都看在眼中。臨行前,無以為表,朕特作詩一首,以全你我君臣之誼。”
崇禎讓王承恩拿上來一幅字,當著楊嗣昌的面展開。
那上面是一首詩,崇禎的親筆。
【鹽梅今暫作干城,上將威嚴細柳營。一掃寇氛從此靖,還期教養遂民生。】
楊嗣昌愕然看完,當場大哭。
別人只以為他感激涕零,只有他自己明白,自己是真的沒救了。
如今平亂都難如登天,還要顧及民生?
要是真的顧及民生,你皇帝可以不亂來嗎?
楊嗣昌失魂落魄離開京師,一路南下來到襄陽。
被革職的熊文燦、太監劉文斌、巡撫方孔炤、左良玉、陳洪範等人早已等候多時。
眾人相見,心思各自不同。但有一點卻別無二致,那就是全都頹廢不已。
熊文燦一心將功贖罪,期待地問道:“督師遠道而來,秉承聖意,平亂之策該從何處下手,還請明示。”
楊嗣昌滿腦門官司,理清了目前的敵情之後,盯著眾人灼灼的目光,硬著頭皮開始部署。
“如今賊寇勢大,必須要集中兵力,一改往日進止不一之象。左總戎,本督已請得聖命,賜你平賊將軍印。從今以後,驅兵進剿,均由你一體總攬。”
眾人大吃一驚,渾然沒有想到楊嗣昌居然如此信重左良玉。
按理說,左良玉把自己的關防大印都給丟了,即便不掉腦袋,也必須重罪懲處。結果不但沒有受罰,還得了“平賊將軍”印,還總攬軍權。
這不降反升,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左良玉卻已經驚喜的發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