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是一個十分可怕的對手,如果不趁機將他徹底消滅,也許我們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普特曼斯對於左華蹉跎不前的勸降行為十分不滿。
他最想做的,就是砍下鄭芝龍的腦袋,徹底完成復仇。
但很顯然,左華並不能如他所願。
“你應該知道,我們夏國遲早要完成中華大地上的統一。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對手、各種各樣的難題,這些都需要我們付出極大的心血去解決。如果善待鄭芝龍,或許可以為我們的將來減少很多的麻煩。普特曼斯將軍,希望你能夠諒解。”
左華開誠佈公的話,反而令普特曼斯有些不好意思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濟南派遣了大使,因此對中國的瞭解十分詳細。
左華的考量無疑是全面而慎重的,遠遠不是他的個人私仇所能相比。
“對不起,是我過於偏執了。”
普特曼斯很好的收起了個人的情緒。
“左將軍,你認為鄭芝龍會投降嗎?”
左華並非真的是婦人之仁。
“無論如何,我們已經仁至義盡。即便最後鄭芝龍選擇頑抗到底,所有的結果也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普特曼斯瞭解了夏軍的意圖,也放下了急躁,安心的開始等待起來。
第二天早上,一艘船從巴達維亞趕到了金門島。
讓左華和普特曼斯想不到的是,安東尼·範·迪門居然和呂光宅聯袂而來。
“左將軍,鄭氏的威脅即將剷除,這條航道將會迎來它的全盛時期。接下來該如何運作,我們荷蘭東印度公司需要得到夏國的想法。”
一股強大的勢力即將被消滅,出現的空白必然會被很快填補。
而空白處隱藏的巨大利益究竟該如何分配,才是戰爭最主要的目的。
安東尼·範·迪門是一個十分合格的政客,他需要為荷蘭的利益考慮。
但是他的意圖,左華卻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
“我只是一名軍人,我只會按照夏國中樞的命令去做。至於其他方面,我建議迪門先生前往濟南,相信我們殿下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左華並不打算摻和到政務當中,而且他也沒有得到中樞的授權。
既然不瞭解中樞的打算,他怎敢貿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