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海君無路可退,只能硬起頭皮在民間組織義軍,同東瀛軍隊周旋。
勝負如何暫且不論,在所有王室全都倉皇逃跑的時候,他能夠留下來帶領百姓和軍隊拼死作戰,一下子就得到了全體臣民的愛戴和崇敬。
因此在壬辰倭亂之後,儘管宣祖對他十分不滿,屢次生起更換的心思,都因為朝野內外的反對而無可奈何。
最終光海君幾乎以走鋼絲的危險姿態,繼承了朝鮮王位。
可是他當上國王之後,迅速從人人愛戴跌落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只因為他在外交政策上,沒有盲目的偏向大明,而是選擇了中立。
這讓在朝鮮政壇中處於絕對優勢的親明派十分不滿,隨著矛盾的不斷激化,親明派和內宮中的實力派勾結起來,最終發動政變。
光海君李暉被趕下臺,送到江華島囚禁起來。
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在西人黨的擁護之下,成為了朝鮮國王。
史書當中,將此事稱為仁祖反正。
朝鮮人給國王上廟號就跟鬧著玩一樣。
拋棄國民、獨自逃跑的竟然是宣祖,對著滿清叩首稱臣的李倧居然是仁祖。
真的懷疑朝鮮人究竟是不明其意,還是不要臉。
總之光海君淪為了階下囚,被關在了江華島中度過了十多年暗無天日的歲月。
原本他以為自己的這一生就這樣了,最終會死在這裡。
卻沒有想到夏軍來了,並且找到了他。
既然夏軍對李倧向滿清稱臣不滿,那麼他這個前任國王的機會豈不是來了?
“夏王殿下就在這裡,隨我去拜見吧。”
該怎麼處置光海君,趙先兵可不敢擅自做主。這麼重大的政治問題,還是提交上去比較好。
好看的言情
得知左夢庚居然就在江華島,這讓李暉大喜過望。
“待孤沐浴更衣,萬萬不可衝突了殿下天顏。”
許秀卻阻止了他。
“貴人,如此去拜見夏王殿下才是上策。”
李暉原本以為他是在羞辱自己,剛想要開口唾罵,好在到底做過人傑,腦筋轉得快,立刻明白了過來。
“如此甚好。”
左夢庚正在同左永等人商討作戰計劃,得知找到了光海君,不禁頗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