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出發,他還對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人都提出了批評,而且得到了世人的推崇。
“朱子惑於禪而闢禪,故其失也支;陸子入於禪而避禪,故其失也粗;文成似禪而非禪,故不妨用禪,其失也玄。”
雖每日三省吾身,戒驕戒躁,但劉宗周對於自己學問上的精進,還是很歡喜的。
認為儒學至深,莫過於此。以此教化世人,則天下大治不遠矣。
可今日孔家的表現,結結實實地給了他一記重錘。
本最應該奉行孔孟之道的聖人後裔,卻以貪婪、惡毒的嘴臉殘害世人,又用孔聖之道維繫家門,屹立不倒,威福自得。
這樣的儒學,為何連聖人後裔都教化不了?
他的腦子裡亂哄哄的,始終都在迴盪著左夢庚那極盡嘲諷的畫面。
“這便是你們奉了千年的道嗎?”
這是他追尋的道嗎?
這是天下士人努力維繫的道嗎?
既然不是,為何孔聖後裔殘民以逞?
既然不是,為何王朝興替、萬民哀嚎?
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究竟是聖人的教誨錯了,還是道統崩塌?
方今之世,儒學何去何從?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的想要穿越這千年的滄海桑田,去親自問一問聖人,你傳播的道到底該是什麼樣的?
劉宗周的思維不禁發散開來。
千年以前,孔聖人又是如何做的呢?
身為儒學大家,孔子的事蹟他並不需要翻閱典籍,全都刻印在他的腦海裡。
神奇的是,以往如數家珍的聖人事蹟,如今再去看時,竟讓他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原來千年以前,聖人傳播思想的路程是那麼的不順,帝王將相們對他的學問並不感興趣。
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聖人和他的學問也並沒有為天下帶來任何改變。
一旦這個想法產生,就好似魔鬼一般在腦海裡瘋長。
劉宗周驚懼非常,努力翻閱著腦海,想要找到可用的憑據來消滅這些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