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未帶僕人,一個人渾渾噩噩走出了軍營。
四下裡寒風呼號,徹夜如墨,黑壓壓的看不見一點光明,赫然如他現在的狀態。
他自幼師從外祖章穎,後又師從許孚遠。治學經年,思想已成。
然認識左夢庚以來,一直備受衝擊。
左夢庚的唯物主義觀點,和他的唯心主義有著極大的區別和矛盾。
可正如歷史潮流那樣,唯心主義在唯物主義面前,當真是不堪一擊。
以劉宗周儒學大家的修為,也只能不斷提升自身,希望找到解決之道。
信仰了一輩子的東西,自然不可能被人三言兩語所左右。
劉宗周始終不覺得自己的學問有什麼問題,也一直試圖能夠說服左夢庚、黃宗羲這兩個年紀最小卻最叛逆的學生。
可一切的一切,都在今天親眼見識了孔家的所作所為後崩塌了。
黑夜裡不辨東西,不過已經沒有關係了。
因為劉宗周找不到思想前進的路。
道路崎嶇,走幾步,猛地腳下一滑,令他摔了個跟頭。
渾身各處骨頭髮出刺痛,卻比不過心的空洞。
他掙扎著爬起來,繼續走,不知多遠,又摔了一跤。
再爬起來,卻沒有力氣了。
恰好旁邊摸到一塊石頭,劉宗周便扶著慢慢坐下,頭腦裡各種思緒紛雜而至,如潮如湧,澎湃激盪。
他一生所學,可分為三個階段。
因就學於許孚遠,許告誡他“存天理、遏人慾。”
劉宗周始終不敢或忘,始終入道莫如敬、以整齊嚴肅人。每有私意起,必痛加省克。
後踏入仕途為官,許孚遠又勉勵他“為學不在虛知,要歸實踐。”
這對劉宗周的思想養成,起到了極大的影響。
劉宗周“早年不喜象山、陽明之學”,認為陸、王心學“皆直信本心以證聖,不喜言克己功夫,則更不用學問思辨之事矣”,容易導致禪學化。
所以他曾說:“王守仁之學良知也,無善無惡,其弊也,必為佛老頑鈍而無恥。”
但是到了中年,尤其是天啟年間罷官後,他閉門讀書,若有所悟,對學問有了新的認知,開始轉向陸王心學。
也是在這時,劉宗周確立了自己“慎獨”“誠意”的立世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