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左夢庚說了一遍又一遍,手把手地教才能懂得如何製作。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根本無法主動地對技術進行思考和提升,更沒辦法系統總結,讓技術傳承下去。
那些讀書人雖然有一部分已經參與到了工業製造當中,但這些人有文化沒技術,什麼時候能夠成為合格的產業人才,尚未可知。
畢懋康就沒有那些麻煩。
他既是技術大能,同樣也是學問大家。
要是得此人相助,軍工製造領域必然會大踏步發展。
可自己是要造反的,這位大明的官員會幫助自己嗎?
深思當中,左夢庚決定丟個餌出來。
“東郊公有所不知,這段時日,晚輩對火槍又做了改進,威力之強,前所未有。”
工科男嘛,你就不能和他提技術。一提起這個,立刻就什麼都顧不得了。
“哦,在哪裡,速速與我看。”
左夢庚笑道:“俗話說,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本來今日正是新式火槍裝配之期,正好請東郊公指點。”
左夢庚帶著兩人去了火槍製造工廠。
這邊已經緊張到了極點。
所有的零部件都做出來了,如今擺在一起,就等著安裝到一起,就是一支完全體的火帽槍。
畢懋康如同一個好學的學生,對什麼都好奇,拿著零件挨個詢問,不搞懂用途誓不罷休。
“這簧片竟為精鋼所制,成本不菲,但鑄造巧妙,極大地精簡了火銃構造。”
這就是行家,左夢庚一說簧片的用途,畢懋康立刻就懂了。
不像那幫工匠,左夢庚拿著圖紙講解了不算,還拿著實物給他們示範了之後,才知道如何將簧片整合到擊發裝置裡。
“且容晚輩將火槍弄好,再承於東郊公面前。”
畢懋康點點頭,讓開來,專心看工匠們忙碌。
不過他察覺到了不一樣的地方。
“火槍?這不是銃嗎?”
左夢庚一邊監督工匠們幹活,一邊道:“晚輩更習慣稱之為槍,火槍。”
畢懋康搖搖頭,並沒有爭辯。
管它叫火銃還是叫火槍呢,好用才行。
工匠們先將做好的槍管尾部裝上螺絲。
是的,你沒看錯,明代是有螺絲的,而且是用來給槍管做密封的。
從這點就能看出來,明代工匠刻膛線的手藝絕對沒問題。
膛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螺紋的精緻程度相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