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說:“針對風博士的觀點,我也有些自己的看法,不知道在此當講不當講?”
風華瑞很感興趣地說:“歡迎發表你的看法,我說過,這裡不是一言堂,所有人都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年輕人說:“教育從來不是小事,教育是關係民生的大業,風博士動輒談取消自考,不知道你是否傾聽過數百萬正在自考學子意見?”
風華瑞解釋說:“取消自考,是我參考國內國外很多成熟觀點,以及自己幾十年深思熟慮的結果。當然不是不是隨隨便便提出來的。”
年輕人說:“剛剛聽過您的講演,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篇幅講的是普通高等院校存在的問題、這說明中國高等教育當前一樣存在著不良現象。可是在這裡具體到某些高校的問題,在職研究生問題,你都只是談改革、改變,而對於自考則動輒得咎,則是制度本身的問題,就直接取消,對待自考與國家全日制學校教育,風博士為什麼量刑標準如此不一呢?這觀點是否值得商榷?”
年輕人的問題變得十分尖銳,禮堂聽眾一片譁然。
年輕人繼續說:“當偏見成為一種習慣,就是一種歧視,學歷歧視。這裡不是碩士生對本科生的歧視,而是相同學歷下不同學習方式的歧視。我們中國有句古話,英雄不問出身,還有一句話,叫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為什麼這些話能成為名言,就是因為我們中國文化是恰恰相反的,最講究出身的文化。所以這些話才能那麼刺耳,那麼提醒人們。
一方面自學考試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另一方面成了越來越多渴求知識人的進步階梯。但現實是許許多多像風博士這樣的教育專家卻要一心心的取消自考。
據我所知,自考被稱為中國的第一考,幾十年來,累計4800萬人參考,850萬人獲得大專以上的文憑,這樣的自考,這樣的一撥撥走出的自考人由此改變自己命運,怎麼就不應該存在下去呢?
全國平均大學入學率已超過23%”,難道其餘百分之七十多的高考落榜生,就不重要了嗎?
怎麼能無視群眾對教育產品多樣化的需要呢?自考制度的生命力這麼長,自然有它的優勢和長處。
我們每年有以十萬為單位計參加自考的新生,雖然短期出現了報考人數的下降,但請不要無視它龐大的基數和慣性。
綜上所述,現在在論點論據均不充分情況下貿然談取消自學考試,請問這合適嗎,這樣理性嗎?
自學考試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補充,在當前國內還是培養高等教育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希望能用理性的思維看待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博士可以抱怨自考的不是,你也有權利這麼做,你畢業於名牌大學,對自考並沒有什麼感情。取消自考對於你只是輕輕鬆鬆一個決策。
但是我想作為政策制定與執行者應該站在一箇中立客觀的角度上來看待自學考試。
假如能讀普高,誰都不會讀自考。我相信大部分人的選擇是這樣的。但是我問你一句,假設規定這些普高學生都必須要參加自學考試,除了少數的名牌大學外,請問又有多少人能順利畢業呢?
我想結果大家都心知肚明。結果恐怕是慘不忍睹的。別太看不起自考。
誠如你所說,自考也存在著很多不足,比如管理混亂,課程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知識老化的現象。然而這一切,不會改變自考的偉大。
從教育發展歷史來看,所有國家的高校教育都是最初如我們高考嚴把進口關,轉變為像自考一樣嚴把出口關。
在西方大部分國家這樣做了,這也是很多西方高校承認自考而不承認中國很多普高學歷的一個原因。
自考不是精英教育,但卻是大眾教育的最好檢驗手段之一。教育就是培養人造就人的。不能因為學習方式不同而受到侮辱。即便學得不好又怎樣?學,在困苦的條件下堅持自我學習,這就是了不起的。”
鄭好說到此處,大廳內響起了熱烈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