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新中醫時代> 第一卷 在學校 78 鄭好演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在學校 78 鄭好演講 (2 / 3)

鄭好說:“在中國的土地上,花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宣傳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化。而我只不過是在自己國家,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為什麼成績就會受到影響?不過倘若會受到影響,我還是要說,我不得不說。”

此時臺下有人叫嚷:“他沒有違反規定,讓他演講”。“對,讓他演講。”幾乎超過一半的人在臺下喊。

幾乎所有人都想聽聽,這個高中生要在一場旨在宣傳英語,弘揚英語,提高全民英語水平的英語比賽中怎樣闡述英語的教育之殤。

評委楊志宏臉上一陣紅,一陣白,顯然憤怒到了極點。

鄭好不理會評委楊志宏的表情,經過前兩場唇槍舌戰的淬鍊,鄭好現在已經百鍊成鋼,成竹在胸。

鄭好說:“演講先從一句名人名言開始吧!

錢穆說:當知,無文化便無歷史,無歷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

所謂民族爭存,底裡便是文化爭存。所謂民族力量,底裡便是一種文化力量。若使我們空喊一個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淵源根底文化,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反對全民學英語,因為百分八九十的人在生活工作中完全用不到英語。

而學習英語花費的時間又是各學科的幾倍還多。這完全是浪費青春,浪費生命!

把英語納入國家人才選拔,勢必選出一群只懂死記硬背不懂創新的所謂人才。

英語這種線性低階語言早就不適應當今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的需要,必將走入被淘汰行列!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英語,結果英語水平怎樣呢?恐怕大部分人連基本日常會話都不行吧。

那麼他們從小到大學英語用去的時間,無疑就是在虛度光陰,浪費生命。這是多麼悲哀啊。

人的興趣愛好和需求是不同的,很多人對英語根本就不感興趣或者怎麼學都學不會,如果用學英語的時間去學習掌握他們感興趣或者在社會上有用的知識。

比如烹飪、開挖掘機等等一些社會謀生的技能,對他們無疑是更有利的,對國家是有益的。

利用這些時間也可以用來提高個人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比如化學物理實驗、交際禮儀、體育運動、唱歌跳舞、繪畫書法,甚至是宗教冥想等等,而創新能力恰恰源自綜合素質的提升。

民國時候,當絕大多數國人分不清外語、英語是何物時,中國出了多位多學科大師級人物。

如今,中國人無論大人、小孩、高官、草民、學者、智障,都知道英語重要,究竟對誰重要,怎麼就重要了,搞不清。

現在幾乎所有人被洗腦為外語就是英語,全民英語就是全民進步,愣把英語說成是先進知識。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英語好比是天書。

那種認為學好英語就可以剽竊所有世界科學技術的邏輯,是混蛋邏輯。殊不知自己不創造,光指望在人家屁股後面亦步亦趨,中國將永無出頭之日。

英語不等於英美的科技知識,只是一門語言工具,它對幫助你提升創新能力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反,你花在死記硬背英語上的時間越多,你的思維僵化得就越嚴重,結果你就是抄抄抄,只能痛苦地跟在創新者後頭抄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