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堆嬰兒中,華生找了一個叫艾伯特的小嬰兒作為被試,因為他最安靜、最沉穩。
作為實驗物件,一開始小艾伯特就得到了來自華生的特殊關懷,他不斷地收到特殊的禮物,比如小白鼠、小白兔、狗、猴子等這些可愛的小動物。
看著它們的到來,小艾伯特毫不懼怕,還會興奮地伸出自己可愛的小手去撫摸它們,華生望著與小動物們愉快玩耍的小艾伯特,暗自竊喜,他證明了一開始艾伯特是不怕這些毛茸茸的動物的。
兩個多月後,小艾伯特也長到了11個多月,華生正式開始他的實驗。
當華生再次把可愛的小白鼠放到小艾伯特眼前時,他還是像之前一樣愉快地跟它玩耍伸出手想要去撫摸它。
然而就在小艾伯特要摸到小白鼠的那一刻,華生就在他身後用鐵錘敲擊懸掛的鐵棒,製造出刺耳的聲音。
毫無疑問,巨大的響聲嚇得小艾伯特表現出害怕的感情,將臉向前趴在了地上,大哭起來。此後,每當小艾伯特開始去撫摸小白鼠的意圖時,華生就會敲擊鐵棒將他嚇得大聲哭喊。
幾次之後,小嬰兒開始把對鐵棒撞擊帶來的恐懼轉移到了小白鼠身上,不敢再去摸它。也就是說,小嬰兒把巨大聲響所帶來的恐懼情緒與小白鼠的特徵進行了連線,心理學稱之為條件反射。
後來,哪怕是再可愛的兔子、狗,小艾伯特看到它們之後都會大聲哭喊。
就連對於普通的毛皮大衣和毛髮,他也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懼並哭起來,甚至當華生戴上聖誕老人面具去親近他的時候,上面的白色鬍鬚更是讓他無比害怕,整個身子趴在墊子想要擺脫它。
可是在小艾伯特身上的恐懼反應卻讓華生激動不已,他開始撰寫實驗報告。
並在報告裡面指出,人的行為是可以像機器一樣被製造出來的,正如實驗中他能成功地讓嬰兒恐懼一個他之前完全不會害怕的東西一樣。
這一報告公開發表就轟動了世界,讓所有人開始議論起來,對他的批評如浪潮一般襲來。
“小艾伯特實驗”產生的影響很大,在學界引發了廣泛地討論,主要是關於實驗的道德底線的討論。
從這個實驗之後,美國心理學協會就制定了實驗倫理規範,禁止任何人進行違反倫理的實驗,而九條楓華利用飛鳥井木記當作是研究物件,這完全是違反倫理的。
長谷川唯怒急反笑:“如果我知道你和白駒二四男在做著這種事情,我從一開始就不會接受這個實驗!”
長谷川唯本來認為飛鳥井木記身上是具有某些特質,引起了白駒二四男的思考,進而對夢進行研究,開發出了罔象女。
這在科研界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現在卻從九條楓華口中得到飛鳥井木記實際上一直被作為研究物件關在某個地方,這讓她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