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周少卿> 第437章 李勣遺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7章 李勣遺言 (3 / 6)

這時,大海人便向志貴派出了使者,希望兩方再次結盟,共抗唐軍。

志貴一怒之下,下令將使者處斬,其時裴行儉已多次派倭國降將來找志貴,希望他投降唐朝。

志貴心知倭國已無力迴天,答應了投降,裴行儉大軍開始對大海人猛攻,此時休整之後的蘇定方大軍也再次發起猛烈進攻。

五月,蘇定方終於攻下了倭國首都近江。

幾天後裴行儉的大軍也到了近江,兩人成功會師,唐朝的滅倭之戰取得圓滿勝利。

朝廷經過一番討論,在倭國設立瀛東都護府,由武承嗣表舉的王方翼擔任都護。

這場戰爭不僅讓唐朝在東面的敵人基本掃除,也讓武承嗣與武媚的關係得到緩和,兩人逐漸形成默契。

武承嗣不插手任何政務上的事,武媚在軍務上也很少再幹預,一心放在經營洛陽上面。

不過這場戰爭也並非全是好訊息,在擊敗倭國後,一名自稱武三思的人求見裴行儉,經裴行儉確認後,確是武三思本人。

裴行儉並不知武承嗣心思,命人將武三思送到了洛陽。

武媚見到武三思後,雖惱他當初進讒言陷害武承嗣,但畢竟是自家親侄子。

武三思又在她面前哀嚎大哭了兩個時辰,將自己九死一生的經歷添油加醋的說了。

武媚安慰他幾句後,便沒有再追究他的罪責。

長安的武承嗣得知後,也只能感慨武三思生命之頑強。

倭國之戰後,唐朝進入休養生息的階段,武承嗣卻並未清閒。

他打算從長安十衛中再組建一支五萬人的西討軍,既能成為將來對付吐蕃、突厥的主力,又能進一步提高對軍隊的掌控力。

至於火器的發展,武承嗣認為唐軍實力已足夠強大,火器的發展並不急迫。

關鍵在於提高工匠們的地位,讓匠人們自主推動唐朝冶煉技術的發展,進而推動唐朝科技進步。

時間飛逝,一晃三年過去。

這一年九月,李勣病危。

武承嗣、李芷盈、李思文都守在病床邊,望著李勣蒼老衰弱的模樣,武承嗣心中十分哀傷。

李勣虛弱的抬起手,道:“你們都出去,我有幾句話想和承嗣說。”

眾人答應一聲,紛紛出了屋子。

李勣側了側頭,慢慢說道:“承嗣,我有一件事想求你。”

武承嗣道:“祖父儘管說。”

李勣嘆了口氣,道:“老夫自覺一生中沒有哪一樣比旁人差,唯獨在子孫教導上,實在力不從心。思文這幾年一直沒有子嗣,等他百年後,只怕英國公府連個繼承人都沒有。”

李勣的英國公府位於城外,並非皇家賞賜,而是他自己籌資搭建。

這座府邸象徵著他征戰一生的榮耀,年老之後,最為放心不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