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以後國家可以出臺政策,鼓勵道地產地生產道地藥材,不是道地產地,儘量取締。”馬莉想了一招絕的,“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江北省,魯省還有什麼晉西的區別了。”
唐宗義搖搖頭。
屈廣全也是表示不行。
“比如,白芍一年的消費量大約是7000噸,以前大家都認為道地藥材用杭白芍,如果按照你的這個要求,估計願意種杭白芍的家庭耕地都用完都不夠!”
屈廣全指了指池塘邊華祖藥圃的白芍:“我們橋州的亳白芍質量也是相當好,所以大家也用,其他地方如果事宜種白芍——我說的意思是農民從經濟效益上講的,就是他們種白芍的收益大於種其他作物,可能他們也種白芍。政府的阻攔會影響到農民的經濟收益。”
“額,我們白芍的量就比較大,杭白芍肯定不夠,有些方面亳白芍比杭白芍還要好,我們也是採購亳白芍的。”之所以唐宗義他們經常到橋州,也是因為要到橋州採購道地藥材亳白芍。
“那有沒有辦法把各個主產地的藥材加工一下,然後都按一個標準,製成成品,藥房用起來幾乎一模一樣,就像咱們喝的可口可樂,不管是哪產的,中國,美國,還是澳大利亞都是一樣味道,一樣的含量。”
“那咋可能?中藥材尤其是地產中藥材,不可能都一樣的。”李宗剛一口咬定。
“額,要說起來,真有可能!”唐宗義作為公司領導,畢竟接觸的很多。“那就是提取了,按照統一標準對不同的藥材進行提取,已經有專家在做這個方面的嘗試,只是這樣做和傳統的飲片不同,有人從尊古的角度上提出反對。”
屈廣全微微搖頭:“這樣做看似有悖傳統,但是中醫中藥不能夠只停留在傳統的層面上。要創新要現代化,才能夠跟上時代步伐。我們還拿丹參做例子,各地的丹參品種雖然略有差異,但是粉碎成粗粒劑或者超細粉,然後用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提取,做成可以衝飲的顆粒劑,這樣就可以做出無差別的丹參了。”
“真是這樣的話,無論在哪裡買到的,原產地在什麼地方,那確實是可以做到一致。”一個採購員立馬做出肯定的意見。
“那是不是醫生開了方子,拿回不要浸泡,也不要找什麼砂鍋,更不要考慮什麼先煎後煎,用開水一衝就可以喝!”李宗剛聽明白了。
“是,不說以後所有的中藥材都可以製成顆粒劑,只要絕大多數常用中藥材製成了顆粒劑,大家買中藥吃就會比較省事。這樣我們年輕人才更容易接受。”
劉震源一直沒有說話,認真地聽著,緊皺眉頭。
屈廣全說的就是後來中藥的單味中藥顆粒劑。
中藥配方顆粒概念源自國外,是指將單味中藥材炮製加工後,經現代工藝提取、濃縮、乾燥製成的顆粒劑。
我國大陸濃縮顆粒起步較晚,1990年代初才開始研製,1993年國家才開始正式試點。
而RB、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早在 1970 年代便嘗試探索。
相比於以根、莖、葉、花、果實等直接入藥煎煮的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劑即衝即服,具有攜帶方便、劑量明確、便於保管、不易變質等一系列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