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課之前是個大休息,橋州一中一般安排的是20分鐘。奧賽班學習緊張,大多數同學一般選擇繼續做作業,或者趴在課桌上休息。
屈廣全在芝加哥參觀過一所中學,這所中學實施“零時體育計劃”,即在每天早上讓學生提前到校,在正式上課之前跑步或做其他運動,當學生的心跳達到最高值或達到最大攝氧量的70%時才開始上課。
經過科學計算,運動後的學生十分清醒,記憶力、專注力都增強了,課堂氣氛好得出奇。一學期下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正常的學生提高了10%,而且打架事件也減少了。在全美30%的人體重超標的大背景下,該中學的體重超標率只有3%。。
屈廣全迅速趕到操場,五分鐘慢跑之後,連續做了20多個俯臥撐,外加兩遍今天剛學的壓腿動作,微汗滲出腦門時,去廁所,然後,洗了把臉,回教室。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學期間,屈廣全接受過多次教學培訓,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有效學習。”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指符合教育、教學原理的學習,它的目的是為了花更少的時間,學到的更多、更牢、更好,用正確的學習方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剛剛充分利用科學計算的運動量,使身體到達最理想的適學狀態,就可以算是其中一點。當然還包括找更有利於理解、記憶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和儲存知識,透過學以致用的訓練,讓學生理解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絡等等。
剛剛兩節課的學習中,屈廣全從一開始被曠廢已久的數學打懵之後,再到英語的遊刃有餘,漸漸平穩了心態。儘管自己曾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但是,就高中學習的全面知識來說,也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就是必須正面面對高中的學習,萬不能因為自己曾經是教授,就可以高枕無憂,而且奧賽班本身就是高手如雲,更應該沉著應對。
現在的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自己在最有限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
回到教室,屈廣全拿出下一節課要上的語文教材,看到有的學生已經在做預習,是魯迅的《拿來主義》。
屈廣全在課本上寫了幾句:1、我能從中學到什麼,教材的編輯者想讓我們學到什麼?2、我想從老師那裡聽到些什麼?3、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和同學交流什麼?——語文學習不光是閱讀理解,更重要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
語文老師秦吉剛剛師範大學畢業,教學很前衛,上課後,不像屈廣全記憶中的大多數老師那樣,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刷刷刷板書,然後呼呼呼佈置作業,而是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後,提綱挈領板書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
這正和著屈廣全前面對自己學習方式的追求。
語文是常學常新的,儘管這篇經典課文,多少年前,老師就講過,自己也是認為已經領會過了的,然而,經過再次閱讀,仍然發現了自己過去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只不過是更深層次的東西。
——是魯迅的個性的,思想的、語言的。
屈廣全還認識到另一個問題,就是漢語和英語的不同,屈廣全總結為英語如果說是科學的語言的話,那漢語就是藝術的語言,英語講究語法,漢語講究文化。
這節語文課雖然不是中規中矩的教學,但是,屈廣全的表現則是中規中矩,因為,老師的教學正是適合屈廣全的學習方法,對屈廣全來說,絕對的是高效的有效學習。
老師下課前,佈置了作業,屈廣全拿到作業本以後,幾乎是筆走龍蛇,沒有等到下課鈴敲響,就完成了作業。
最後一節課的物理,老師的教學很不合屈廣全的胃口,那就是典型的填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