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廣全一回到自己的座位,就去找自己的政治試卷。
那個時候的政治,大致包括唯物辯證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及一些法律法規知識,再加上新鮮的時政知識。
前後看了一遍,屈廣全揉揉乾澀的眼睛,實在沒有想起這麼簡單的東西,自己怎麼答得這樣一塌糊塗!怪不得趙老師不滿意,自己也不滿意。
微微搖搖頭之後,屈廣全被一道時事政治的題目所吸引:以()為中心任務的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理論上的最重要貢獻是,提出了()理論。
作為後世參加過無數政治學習,特別是後來要參加研究生政治考試的一個醫生,太清楚這個答案了,十三大是個節點,當時最重要的就是以加快和深化改革為中心,還有一個一直延續了十多年成為時代名詞的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時代的步伐是既定的。
屈廣全心裡一動,自己擁有前世的經驗,為什麼不借助一下,順著大勢做點什麼?
1988年發生過什麼大事?
“物價闖關”一個詞從屈廣全的腦海蹦出來,這一年國家對持續多年的物價雙軌制進行改革,放開物價管制,引起大規模的搶購潮。
屈廣全記起自己舅舅家的事,到了1995年,他們家在1988年買的肥皂還沒有用完,自己從永城煤礦回來的時候,妗子還給他帶了一書包!可見當時人買東西是個什麼熱情。
當然,從長遠看是改革不可避免的陣痛。
既然知道這個夏季之末秋季之初物價會飛漲,那怎麼樣可以順勢做點什麼呢?
市場搶購,就意味著是賣方市場。只要手裡有老百姓認為可以購買的東西,就等於抓住了主動。
“賣方市場”?屈廣全拿出鋼筆,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個詞,然後打了個問號。
那就等於是手裡有大宗商品。
屈廣全又畫了個等於號。
怎麼能擁有大宗商品——屈廣全繼續寫。
恩,那就是必須得有資本,好在功夫乳油應該會給自己帶來點積蓄,但是,這和大宗商品畫不了等於號的。
怎麼樣低投入帶來高回報呢?
假如可以種錢就好了,現在種上錢的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貨大把大把的鈔票——屈廣全差點罵自己是狂想症!
哎,雙港可是有大量的土地的,這一次,張長順邀請王松濤去,就是想在這大批土地上產出效益的。
雙港應該有更多的像張曉芬一樣不甘於一成不變的農民,他們會跟隨著張長順和王松濤的腳步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