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第一百零二章:一波三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二章:一波三折 (1 / 2)

武孤菱今早傳喚南詔使臣入宮等待,可不像其和李縉說的那般簡單,僅僅是為了消磨一下南詔使臣的耐心和氣勢。相反,武孤菱今早的安排,不僅包含了南詔使臣的恫嚇,更是為了對百官們,加以警醒。

那麼,武孤菱在今早都做了何等安排呢?

如同武孤菱的近侍女官說的那樣,這兩位南詔來使一大早便被安排在宣政門外的一處便殿內等候了。

畢竟,這含元殿乃舉行大朝會之所,紫宸殿乃是李縉的寢殿,召見外邦使臣,自不宜在這兩處大殿,所以,安排兩位使臣朝見於宣政殿,最為妥當。安排使臣於宣政門外的先行等待,就表面上看卻無不妥之處。

但這便要說起這大明宮的佈局了。這宣政殿,在殿前有三門並列,計有處於三門正中的宣政門和分列宣政門左右的日華門,月華門兩門。而在三門左右又分別佈置有中書省、門下省和弘文館、史館、御史臺等官署。

京中五品以上諸官,每日至宣政殿中常朝,都要從此宣政殿前的左右二門穿過,上朝議政。下朝之後,再從此二門穿行而過,回到衙署中辦公。

就此而言,這宣政門外壓根就不是什麼供使臣等待朝見的好地方。可武孤菱偏偏就將這兩位使臣,安排在了這麼一個十分顯眼的地方。

這便是武孤菱今早安排的第一環,恫嚇南詔使臣。

南詔此番歸順所為何故,那是因為吐蕃在暗中把持了六詔中的其餘五國之後,南詔面臨著自己根本無法承受的軍事壓力。只能是求助於外,這才譴派使臣入周,商議歸順,好度過此關。這是必然的事實,以南詔的國力,無可改變。但這並不意味著,南詔此迴歸順大周,乃是心甘情願的。

所以,武孤菱便把兩位南詔使臣,安排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

那處供兩位使臣等候的便殿,都是精心選定出來的。這處便殿,可以看到京中諸官,上下常朝之景。要知道,常朝雖是每日一行,但禮制上的,棨戟儀仗可是一樣不少。

而能夠參與到常朝之上的官員不論本心好壞,單論本事能力和這面容神貌,也都是大周最為精粹和最有氣勢的一批官員。

武孤菱此舉就是為了向這兩位使臣,彰顯大周的赫赫威儀和天朝氣派。好恫嚇一下這兩位使臣,封住他們的嘴巴,讓他們乖乖聽話。

而今早安排的第二環意思,便是要引起朝廷和社會上,對於此事的關注度。

將南詔使臣安排在這樣顯眼的位置上,那這兩位使臣的存在,便不可能為百官所忽視了。那麼,即不被人所忽視,卻又顯眼不已,此兩種條件相加,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呢?

便只能引起重視了。

而這就是武孤菱今早的安排中,最重要的一環!

此回南詔王譴派其子,入大周朝見,雖沒有大張旗鼓,弄得舉世皆知,但也未曾保密。來使入周,所為何事,只需稍加探聽,便可得知。

所以,南詔使臣此番前來,是為了向大周示好,並商談南詔歸順大周之事,這件事在朝廷上並不是什麼秘密。

但,不同於武孤菱同李縉談論此事時那般謹慎對待和嚴肅語氣。大週上下,對於南詔歸順之事,卻是樂見其成,或者說是毫無波瀾。

原因麼,卻同李縉答應南詔來使求書之由,大差不差。外邦小國,歸順大周之舉動,在大周立國的這百五十年間,業已發生過許多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