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其實也挺好解決的。
他打了個電話給郭鳴,問他最近怎麼樣了。
“挺好的。”郭鳴笑了笑:“就是有點兒忙。”
怎麼可能不忙呢!?
自從陸懷安這邊搭了一手,讓李佩霖的廠子跟武海的廠子搞了個合資企業後,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竟是硬生生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給拉扯起來了。
郭鳴也是各種傾斜地給予支援和幫助,使得廠子不僅轉虧為盈,而且還擴大了生產規模。
如此景況,使得這些外資企業終於放下了戒心。
他們一窩蜂地湧入,連定州這邊不少外資企業都試探著拿了幾個小專案。
更不用說後面郭鳴調整了報告,讓這些外資企業和國內的私人企業獲得了更為寬廣的發展空間,他們頓時就更起勁了。
“現在輝水區這邊已經發展起來了,每天這邊都擠滿了人。”
輝水區的商業街,從前還時不時地歇兩天。
現在基本是輪流倒班。
只要一開門,就擠滿了全國各地來採購的人群。
為什麼?因為輝水區這邊商品的價格太低了。
畢竟武海是經濟特區,外國貨的稅極低,有些幾同於沒有。
和別處相比,當真算得上是物美價廉。
更不用說他們服務還周到,運輸又方便。
加上運費加上損耗,他們的價格還比別處便宜許多。
因此,吸引各處的採購人員,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要郭鳴說的話,幸虧陸懷安那麼有遠見。
“最近我們在忙著分流,把人往高洛區這邊引。”
說著,郭鳴都忍不住感嘆,陸懷安真該去現場看看,看看什麼叫人山人海。
陸懷安笑了一聲,挺高興的:“那挺好,我得空過去瞧瞧。”
他轉了個彎,把話題帶到了正路上來:“我琢磨著,定州這邊現在的外資企業還是有點多,你們最近有計劃嗎?比如說出讓土地多一點點,多吸引一些外資企業什麼的……”
這一次,郭鳴思考得久了些。
其實講真的,一直到現在,武海也沒給出多優惠的政策對外資企業予以扶持。
他們更多的是在拿他們的優勢作條件,吸引外資企業。
能達到現在的規模,郭鳴都已經挺意外挺驚喜的了,現在頭大的是高洛區和輝水區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還真沒往陸懷安說的這方面想過。
“資源分配不均,挺好解決的。”陸懷安抽了口煙,低低地笑了起來:“高洛區扶持一下,多吸引一些外資企業,兩邊不就差不多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