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於對內在的東西缺乏深入鑽研,不知其所以然,無法感化思悟,品嚐不到拳中妙境,感到乏昧後他會自願停棄,深化不了。
這是造成拳術生命短暫的第二大原因。
結合生活以養拳
首先,要儘量使自己的生活習慣不悖於拳術的運動規律。
比如太極拳要求鬆柔、入靜,生活中自己就要設法避免無謂的用力和不必要的緊張。
其次,儘可能將拳理落實到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要因時、因地制宜,隨時隨地養拳。
氣、神、意的練習對拳術保養有良性影響,可隨時隨地進行。說沒一點時間練拳那是藉口,排隊、等車、看報、聊天都有練拳的機會。
如果常規訓練一停,就忘了自己是練拳之人,那他練拳的時間也就那麼一些;
而有些人卻善於見縫插針,平時也能做到“人在拳中”,行、走、坐、臥不離拳。
顯然後者的拳術生命將會更長久、旺盛。
修心養身以養拳
身心是拳術的載體,任何對身心健康不利的對拳術也不利。
六淫侵擾、飲食不調、起居無常、過勞過逸,以及七情偏激、驕橫、忌妒、貪慾、狂妄等內外因素,都會降低生理和心理對拳術的適應性和運載能力。
影響身心對拳術的專注力和投入力,縮短或摧殘拳術的生命。
總之,正像創業容易守業難一樣,練拳容易養拳難。
只有對拳術熱戀痴情的人,才會將拳術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認真細緻地加以愛護和保養,使拳術的生命之樹長青。
“練拳似休息”是講:練拳練功要求心神安靜專一,全身內外周身協調。
練拳的過程就是靜養休息的過程,全身內外不得緊張,處處筋肉放鬆,做到心靜安神。
太極拳具有消除疲勞、恢復體力、愉悅心情、鬆弛神經的功能,是一種調養身心的養生運動。
而不是疲勞身心的體力勞動,應當是越練越舒服。
“練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萬物順序自然的法則又符合養生之道,也是一種脫規矩而合規矩的練法。
練拳時,全身內外、上下、左右、四肢全體、大腦思想全部放鬆鬆開。
松則氣通無阻力,心不外想,神不外遊,目不外視也可兩眼微閉),耳不外聽,忘卻鼻息,隨意漫行,無拘無束,只在意不在形。
所以練拳練功是一種養精、氣、神的過程,透過練功達到神經細胞的休養,從而保持全身的活力。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