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歷代形意拳師的保守而秘不外傳,導致很多練功方法大家很難看到或聽到。
又由於在公園、廣場、舞臺或賽場上大家看到的形意拳大都是中架、中速、剛勁。
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形意拳只有打成這樣才算正宗,其他打法都是錯誤的練法。
其實形意拳的很多功法是因人而變,因功而變的。
我經常聽到一些練過幾天形意拳的人評論別人,這個架子太高了,那個架子太低了;
這個速度太慢了,那個速度太快了。這個勁道太剛了,那個勁道太柔了;
這個動作太大了;那個動作太小了等等。
拳譜中講:“不可以傳自思不到道無理”,“看書千卷備應考,武藝只論見識淺”,就說的是這種人。
不要認為自己看不懂就說沒道理,讀書比的是文章,練武比的是見識。
凡能夠得到真傳的形意拳習練者,都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的習練。
第一階段:練中身架、中速度、明剛勁後轉為暗剛勁。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相比較而言,中身架易學好練,不易散架變形,學者能較快地掌握基本要領。
中速度也是因為比快慢兩種速度都好練,容易早日練成。
明剛勁也是因為較為好練,易發現問題便於及時糾正。
明剛勁能夠震懾敵人,能斃傷敵人,但卻不利於養身易傷氣,而且還影響速度和靈活性。
明剛勁練成後才可轉練暗剛勁。因為暗剛勁在習練時不易暴露問題,難以及時糾正。
暗剛勁能麻痺敵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這種功法的習練主要是用於入門和表演,也是大家最常見到的練法。
第二階段:練低身架、慢速度、明柔勁後轉為暗柔勁。
為什麼呢?因為低身架與中身架相比,低身架非常吃功。
若沒有中身架做基礎很容易變形,根本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所以一定要在練好中身架的基礎上練習低身架。
慢速度與中速度相比,慢速度更難練,因為每一個起落都要配合呼吸,速度一放慢,呼吸就要拉長。
動作越慢呼吸越長,肺活量也就越大,血液中的氧氣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