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戰爭後,整個雲中都在動盪中逐漸衰落。
無數綠洲化為了沙漠,無數王朝湮滅於塵埃,無數城邦崩塌為廢墟,無數生命消逝如雲煙。
李白的故鄉算是比較幸運的,或許是因為那裡離長安很近,那裡的人民在文化認同上也都與長城彼岸無異,所以戰爭爆發後,長安的鐵蹄並未去踐踏那裡。
至少,現在還沒有……
離開故鄉的這一年,李白十二歲。
那年,他踏入了雲中沙漠的腹地,欲到那傳說中藏有“無盡知識”的千窟城求學。
彼時的他,年少天真,求知若渴。
而千窟城,也歡迎著所有像他這樣的求知者。
但,千窟城也並不是那麼好找的地方,還是個孩子的李白經歷了千辛萬苦,才終於找到了這傳說之地的所在,而千窟城主也欣然接納了他這位遠道而來的學子,甚至願為他提供食宿,於是他也就這麼住了下來。
時光荏苒,轉眼一個多月的光景過去,此時的李白也逐漸習慣了千窟城的生活。
“千窟城”正如其名,是由無數相銜的、規模和結構不一的石窟組成,這些石窟總體呈蜂巢狀,但其中的每一個都不盡相同;城中的穹頂高若天蓋,恢弘廣大,而千窟的最深處則似迷宮般延展入地下,就算是城主也不知盡頭何在、通往何處。
城中90%的住民都在靠近入口的那片區域生活,外來的商人和遊歷的學者也都在此進行貿易和交流,只有那些有能力參悟石窟幻象的人才會涉足千窟深處,但那……也是有限度的。
城中常有傳言,有人為求得更深層的知識啟迪,不斷深入那些石窟,最終一去不返。
李白自然也聽到過這傳言,不過他對此倒是不以為意。
李白在這裡的日子是很單純的,每天除了吃睡之外,其餘的時間他幾乎都在城中那些“幻象石窟”中汲取著知識。
對他來說,能在那些須彌幻境中游歷,本身也是一種樂趣。
當然,這時的他還並不知道,像他這種“不借助外物便可讀取石窟中所載知識”的人,在這世上其實是鳳毛麟角。
來這千窟城中求學的大部分人,都是透過租借昂貴的典籍,或是藉助更加昂貴的、以生命之玉製造的聖物來參悟千窟城那些石窟中的幻象的——能靠自身的神識直接體驗須彌幻境獲得啟迪,實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