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蕭建軍現在的認知來分析,繼母跟普天下多數繼母一樣,只關心丈夫和親生兒子,認為不是親生的不靠譜。
繼母尤秀英人倒並不壞,就是勢利眼,喜歡巴結當官的或有錢人家,以致於後來也害了親生兒子入獄。
蕭建強入獄,雖說他自己有主要責任,但尤秀英從小的教育有關係。
從現實情況來看,尤秀英進入家門,並沒有改善蕭朝貴跟蕭建軍父子倆關係,相反,讓蕭建軍更加的叛逆。
高考,從填志願到選擇學校,蕭建軍總是與父親的想法擰著、對著幹,九頭牛都拉不回。
蕭朝貴只有唉聲嘆氣,也拿他沒轍,隨他去吧。
也許,前世是蕭建軍把社會想得太簡單了些。
重生之後的蕭建軍,也漸漸能理解父親和繼母的心態。
他們從小受權和錢的奴役,日子過得不堪,長大之後,對權力和金錢就更加的崇拜,他們夢想從此不再被人欺凌和貧窮,在現實的權貴面前,表現出的迷惑和軟弱。
這次,蕭朝貴堅決反對他去做藥,蕭建軍倒並沒有生父親的氣,因為這事,現在他都沒法解釋得清楚。
一九九五年的夏天,人們都還習慣於在體制內生存,就算是下海,那也是留職停薪。
一開始就不要公職,去做別人沒幹過職業,很少有人會理解,更不會這樣去做。
大都的做法是先進一個正式單位,然後再留職停薪地闖一闖,不行就回來。
這好比出海游泳,總得傍著一條船,最不濟也綁著一個救生圈吧。
前世,蕭建軍就是這樣下海游泳,壓根就沒有破釜沉舟之決心。
九十年代中期,一個正牌大學的畢業生,就算不是天之驕子,那還是算個有知識的人才,怎麼就什麼都不要了,去做‘醫藥代表’、盲目的裸泳了呢?
說出去,還真的讓人驚愕失色。
在全國,時下還真沒有醫藥代表這個職業分類。
只是重生之後的蕭建軍,清楚後面二十年,我國醫藥行業的蓬勃發展,才瞭解醫藥代表這個職業。
醫藥代表這個職業的誕生,究其根源,它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改革開放的舶來品。
改革開放以後,境外許多著名的大藥企,紛紛青睞巨大的中國市場。
他們在中國境內投資,設立獨資或合資藥廠。
外資藥企就有醫藥代表這個崗位,主要讓他(她)們給廣大臨床醫生,或醫務工作者們,介紹新藥的藥理、適應症、臨床療效、特點和優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