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幫本來就是社會底層的暴力團伙,雖然民國成立後到內政部進行登記註冊,掛了個社會團體的牌子,但本身從來就沒有好過,隨著上海的日漸繁榮,幫會也開始逐步擴大,觸角從遍佈浦江兩岸。
組織就需要張金昆這種“能幹”又敢幹的年輕人才。
於是按照“圓明興禮,大通悟學”的排字輩,開香堂收為正式青幫弟子,排在悟字輩。
看起來輩分不高,但實際非常可觀。
眼下滬上是“通”字輩主持大局,“大”字輩的,舉全國之例也不過二三十,且多在北方,與滬上並無太多影響力。
“悟”字輩算是中堅力量,要知道鼎鼎大名的地下皇帝杜月笙也只是悟字。
當然了排字只是明面上的,關鍵還是要看手裡是否有人,滬上可從來沒有人敢以輩分去壓杜老闆。
而對張金昆來說,有了師承之後,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於是“生意”越做越大,成為警察局通緝名單上的人。
但上了名單又如何?
那時上海分為三塊,公共租界、法租界以及實華埠,三處的警察局都被青幫滲透,公共租界的陸連奎、法租界的程子卿都是青幫通字輩的前輩,本身擔任警察局公職,手下養了大群幫會份子,也就是俗稱的包打聽。
指望他們收拾張金昆,那是緣木求魚。
華埠就更不用說了,二次革命後,國民政府成立負責上海日常治安的楊虎也是青幫弟兄。
那時的張金昆真叫是舒服,可自由來往於三處。
若實在是被苦主逼的急了,三家警察局也會聯合執法抓人。
可這時,張金昆早就溜回浦東避風頭了,別忘了,浦東可是歸江蘇省警察廳管的……
八一三後,局面越發混亂,隨著國軍大踏步的後推,東洋兵乘勝追擊。
那時張金昆正好在上海,他頭腦活絡,參加了戴老闆掛名,杜月笙實際主持的,由青幫份子任骨幹的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
那時他結識了現在和平軍第12師師長楊錫橋。
楊錫橋也是本地土匪,37年因為犯了案子被奉賢警察設計抓住,關在縣政府的監獄裡等著送到江蘇省法院去判。
結果東洋人的飛機來轟炸,恰好一顆炸彈落在縣政府大院裡,炸死好幾個工作人員。
卻也意外的崩壞了監獄的圍牆,楊錫橋毫髮無傷的從監房中逃出,順手把其他“難友”也一同“解放”。
隨後,帶著這些傢伙,利用自己的幫會關係,拿到軍職那時節國民政府也是病急亂投醫,拉到藍裡都是菜,什麼前科不前科的都不管了,只要願意跟著黨國走就都是當代岳飛。
楊錫橋當時是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浦東總隊第三大隊隊長,掛著上校軍銜,有了編制後便招兵買馬,張金昆和他算是浦東同鄉。
楊錫橋對這位“小老弟”的能幹也早有耳聞,雙方一拍即合。
隨著日軍進攻越發激烈,國軍節節敗退,別動隊改名忠義救國軍,進行“敵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