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鎮上居民為啥那麼積極的給祝為民送攤屑?
固然有感謝祝為民幹掉蟛蜞幫,讓大家出了口惡氣的緣故,但更主要的還是鎮長的功勞:
周得同做事公道,把從蟛蜞窠拉回來的物資,分作三份。
首先是補足各家被“徵糧”的損失,這裡面祝為民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他提出,小家小戶的多補點,家大業大的少拿點。
理由也很充分:眼下是抱團過日子的時候,人越多,六場也就越安全。
一番話說得鎮上頭面人物點頭不已,紛紛稱讚祝先生文武雙全,上陣管軍,下陣管民,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說到後來,幾個晚發言的直埋怨說書先生類似的詞兒太少,他們都沒得“借鑑”了。
其實大夥都是人精,在這個大幌子之下,鎮上第一大戶唐全祿拿到的“補償”是最少的,他倒也識相,千恩萬謝的領了東西就走,從頭到尾沒說一句不好聽的話,臉上還掛著笑,就是比哭還難看。
他這麼“懂事”倒也讓大夥難以下手,弄掉他是容易,可他大兒子背後的豬太君可是真會吃人的啊。
打狗還得看主人,打漢奸當然要看皇軍的臉色了,眼下戰爭處於膠著狀態,國民政府雖然從武漢轉進到重慶,但好歹幾場大戰下來也拼掉不少鬼子兵,但蘿蔔頭依然握有戰略主動權,大夥在刺刀下還得捏著鼻子過日子。
第二部分,作為“保衛三中”的獎勵,加上這場戰鬥總共收穫了三支老套筒步槍,一支快慢機,100多發子彈,外加手榴彈5個。
看上去不起眼,但加上原有的兩長一短,現在的保衛三中擁有兩短五長,總計七支鋼槍,算上鐵砂土槍,基本上能人手一支,在南匯已經算是不錯的武裝力量了。
要知道,號稱浦東最強民間武裝力量的周浦商隊,最強盛時也不過30支長槍,當然裡面還有兩挺機關槍,只是鬼子來了之後,就統統被收繳了,“皇軍”治下,就是“皇道樂土”哪兒用的著這些?
再說,萬一有“刁民”對“*****圈”不滿,架著機槍堵中隊部的門,那皇軍也是心裡發毛的。
有了武器,其他自然也要提上去,伙食上就比以前提升不少,周得同直說,從今往後每天都有大葷而不是河蝦鯽魚這種用來湊數的水產品。
其次保衛三中要有統一的制服。
按照祝為民的意思,直接仿造國民革命軍的灰色軍裝算了,小翻領挺精神的也挺神氣。
卻被一群老成持重者所反對,理由很充分,這年頭還是東洋蘿蔔頭說了算,在他們眼皮底下穿成這樣,這不是討“清鄉”嘛?
要過日子就得學會看風向,皇軍和黃協軍的軍裝不也挺不錯?
祝為民氣得拍桌子,放言要是讓他穿狗皮,他就摜紗帽不幹了。
眼下他是鎮子裡的嶽武穆轉世,誰敢讓他走?
一番商議後,大家各讓一步,保衛三中穿的是工廠裡的藏青色勞動布工作服,雖然不倫不類,但看上去比原本的短褂作裙是像樣多了。
祝為民也終於從長衫和香雲紗短打的鬥爭中解脫出來,這讓他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