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宋初一到官署不久,谷寒便至
一襲玄色勁裝,黑巾覆面,只露出一雙如尋常一樣平靜的眼睛,“魏國那邊傳來訊息,魏王打算派徐長寧去做地方官員,太子欲留之,公子嗣卻支援魏王,說韓魏邊境制度混亂,建議先讓徐長寧去哪裡歷練一年半載魏王便順了公子嗣的話,將徐長寧調到長社做郡守”
事情果然如預計那樣進展宋初一當初寫下的論策,固然言之有物,令人眼前一亮,但終歸不是傾付了心血的論述,經不起深究,魏王恐怕就算覺得徐長寧是個人才,也不是什麼曠世之才魏國權貴子弟繁多,有才學者也不計其數,都城的官位被他們分尚且不夠,所以去魏國求官,要麼就是驚才絕豔一步登天,要麼就多半被外放
徐長寧表現出的才華不高不低,若給的官職太寒磣,難免寒了天下士子入魏求官的心,但又不足以在大梁任重職所以九成九是要被外放任地方要職
宋初一將魏王的心思揣摩很透徹
因此,她授意徐長寧暗地裡向太子示好
魏王已經年老,有公子嗣這個王位競爭者在,太子急於拉攏人才,觀徐長寧可用,待魏王欲將徐長寧外調之時便出言保他
公子嗣在在外學公子閒散,實則性情陰鷙乖張,阻撓太子拉攏人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一回難得太子與魏王意見相左·既能夠在魏王面前賣乖,又能光明正大的和太子對著幹,他如何會放過這個大好時機?
公子嗣不是為了打壓人才,而是搶太子的可用之人,一有機會定然是往自己這邊拉攏
長社城在韓魏交界,照秦國密探傳來的訊息,那附近守城的將領與公子嗣來往密切徐長寧做了長社郡守,一定會與守城將領有所接觸,若是能多次獻妙-計·遲早可以取得公子嗣的信賴
宋初一的目的,本就不是太子,而是公子嗣
谷寒從頭到尾負責此事,事情至此,他也能猜個七七八八,只是有些不解,“太子為人敦厚,不擅謀,又急於求才,豈不是更好利用?”
“咱們看得見他好利用·旁人看不見?”宋初一抄手摩挲著尾指,目若幽潭,“有魏王在前,閔遲必會選則扶持太子!”
如果可以選擇,每一個謀士都不會消太過強勢又固執己見的君主,魏王公子嗣都是如此,而太子秉性迥異,一旦能夠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即便他不會言聽計從,亦會十分依賴謀士
以己度人·宋初一若是魏國,也絕對會選擇扶持太子
魏國太子素有賢名,但機變不足·若是能得智士輔佐,將來可做一個好君主公子嗣,從他和太子屢屢作對的行事上來看,是個心性浮躁的,與他父王四十五歲之後的心性頗為相類
“告訴徐長寧,成大事者,需沉得住氣,時日還長著呢”宋初一道
“嗨!”谷寒繼續道·“國尉想必猜對了·太子有意拉律遲在離石抓住的那人,名叫尹川·已死女刺客叫紫川,都是魏國先太子所圈養的暗衛·後由太子接管!當初閔子緩入巴蜀,帶的正是這批人,除了這尹川和紫川之外,其餘全部折損在巴蜀”
“尹川······”宋初一反覆念著這個名字,隱約記起來,似乎趙倚樓說那本《繚子》就是一名叫尹川的魏國商人所贈
她沉吟道,“問不出來什麼就殺了吧”
縱然這兩名魏國刺客的義氣令谷寒想起了谷京,但他依舊不曾有絲毫遲疑,“嗨!”
宋初一看著他,還想說些什麼,最終卻只道,“沒別的事就退下吧”
“嗨!”谷寒躬身退出去
他一直是個謹慎又刻板的人,以前有谷京在時還好些,自從谷京去世之後他越發的謹慎寡言起來
對此,宋初一想說些安慰的話,然而在他們許多年的兄弟情義面前,說什麼都顯得不痛不癢
“國尉,王上昭見”門外有人道
宋初一理了理衣襟,披了大氅出門
咸陽宮被大雪覆蓋,白茫茫的一片,不減恢弘
贏駟還是在角樓中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