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三國呂布之女> 第397章 我爹是呂布397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7章 我爹是呂布397 (2 / 3)

“父親不能這般說,若是這般說了,使者一定會說,叫他們進來只是為了幫著我們看家,搬家。若是如此,便是能逃得一兩個人,族人也還是全陷落於曹操之手。”司馬懿道。

“那該如何說?!”司馬防訥訥的,他顯然已經陷入昏噩之中了。因為族中的生死存亡全擔在了肩上,身為家族中的中流砥柱和族長之司職,上有老,下有小,又有諸多支系和老幼婦孺,司馬防整個人的心都亂了。

這樣的大刀,若有朝一日果真成為大禍時,那麼有朝一日落下時,絕對是連稚子也絕不會逃得過的。那是雞犬不留啊。

“父親且回他,說懿先跟他回許都去,”司馬懿道。

“不行!”司馬防一聽就拼命搖頭,便是堂堂頂天立地的中年男人,此時也不禁淚如雨下,道:“若去,必無回!”

“父親,此危急之時也,只要懿先去了,可以稍怠曹操的戒心,我走以後,父親事不宜遲,立即帶著所有族人,全部秘密遷往徐州府去!”司馬懿道:“懿知父親不捨河內,然而,去了徐州,定可保安危性命,不至於族與地全滅敗。便是傷筋動骨,也必須得這麼做!父親,當斷則斷,切不可遲疑!能捨的全舍了吧,什麼祖產,田地,等,只要留著人,家族便不滅!”

司馬防聽的淚崩了,一時淚如雨下,深恨呂嫻到咬牙切齒。

若是舉族遷去,是個大工程,家族中人,嫡系帶旁系,少數說也有三五千人,再加上奴僕,牛馬,以及祖墳等的棺木,牌位等等的,要去,是個大問題,能不能到,都不好說!

曹操會不防著嗎,會不盯著嗎?!

“所以一定要快!”司馬懿道:“全部帶走!動先祖棺木雖不敬,然而,總好過在此,有朝一日被人刨了好。曹操無義之人,極不敬天,他若怒了,刨人祖墳鞭骨的事都乾的出來。這些年,所盜之墓,何止數萬!父親召族中青壯,晚上去挖出,棄了棺木,用小匣子先委屈著裝了,帶去徐州,再停靈。若有朝一日,我司馬氏,若還能回河內,再向先祖請大罪,若不能,至少可以保有後嗣與脈血……父親,此事機要,萬不可不急,否則,全死全滅!曹操若知我等有逃心,必猛追,所幸族中亦有些武將子弟,手下多少有些親兵,再加上府兵等,只要快快的逃出去,還有一線生機。要分開逃!”

“可是我兒,怎麼辦?!”司馬懿道:“呂嫻若要我,必會救我,或是索要我,便是去不成,不過一死,懿何惜死。還望父親一定要快。另,不可驚動官府與其它世交。”

“若驚動了,便是以往有舊交,他們便是不攔,知者不攔,也有罪,屆時曹操發怒,遷怒於他們,倒是我司馬氏連累了他們,本地世交,官府等,全部都要棄了……”司馬懿道:“棄車保帥,穀倉等也全部不要了,家當也是……留一封信,這些,包括祖產和田宅,糧谷等,全部分與河內百姓……不可留與官府舊識,若留之,還是害了他們。若懿沒料錯,以後,除非呂氏統一中原,不然,我們司馬氏沒有再回來的機會了……”

“只能一往無前了,是嗎?!”司馬防道。

“是。”司馬懿道:“立即去回,然後明日就得走,最遲則是明日辰時就得走。從這裡走……”

司馬懿將圖紙開啟,道:“河內離袁紹四州最近,若要往徐州去,從這邊走,一則使者必追攔,軍隊在,逃不了多遠,而且路線太長了,但是從這兒逃,很快就能到達袁紹的地盤。這裡,曹操是做不了主的!父親到了那後,便假意尋袁紹部隊收留。也假裝只是去投奔袁紹……”

“假意?!”司馬防看著圖紙訥訥的。

司馬懿點首道:“若父親只說去投奔徐州,曹操必大怒。盛怒之下,便會為司馬氏定叛,兒子必死,族人一個也逃不了,曹操哪怕與袁紹要人,袁紹說不定還真給了。到時依舊是盡死。而只說去投袁紹,形勢則完全不同。”

“不說投呂,曹操只會稍怒,還要展仁懷,力爭取,施懷柔,以示自己不猜忌之意,一是會善待兒子,二呢,袁紹必不容,必不肯收留,他則要更施以胸懷,再召司馬氏回曹,以示他比袁紹更有胸襟容天下大才的心思。如此,便為我司馬氏爭取了更多寶貴的時間,水會變溫,但不會變沸。才有一線生機……”

“袁紹必不肯留,此傳言,他必聽到了,”司馬防道。

“是,他顧忌這流言,不肯收留,但也不會趕盡殺絕,殺投奔而去者,失義,不祥,袁紹雖自負,但絕不會做這種事,昔日呂布這麼慫,從洛陽被逼走,去投奔袁術時,袁術也未殺,正是因此,袁紹對我們也必是一樣。他不會因小失大,此時與曹決戰前,正是收攏人心的時候,他雖不留,但會噁心曹操。”司馬懿道:“然後假裝失意,父親便帶著族人往這裡走,慢慢的袁紹的注意力必還是要放到曹操身上的,等戒心一消,立即從這裡轉道,經過此地,一路往徐州去。必保無憂!”

司馬防看了看路線,道:“這一轉道,也有三千里……而且多河多水,多山路……”

“父親帶著族中所有人,怕是有些波折了,必會勞苦,”司馬懿道。

“無妨。”司馬防道:“誰叫天下之大,被逼的只有一個徐州能容呢?!”

“經過這幾州,他們都不會買曹操的賬。父親便無需再低調,甚至可以高調些,多訴些苦,多吸引些眼睛,反倒讓人不敢貿然動手。若不然,像當初曹操的父親投奔時被人幹掉一樣有閃失。另外,不可露富。越窮越好,甚至不惜些臉面,經過時去拜州府,去要飯,去要求庇護,要兵,要錢,要醫要藥,為了存活,臉面,無需割捨不下!”司馬懿道。

司馬防道:“好,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時受辱受窮,只要不被困,又有何不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