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史並不仔細講求“唯物史觀,鬥爭哲學”,而是形式化的“為完成而完成”——傾向於死記硬背。
魔藥學和黑魔法防禦術課,與其說是知識,可是斯內普在課上卻是在進行一個又一個實驗。
神奇動物課的創立,是為了迎合舊大陸的政治正確,
魔咒學和占卜課的授課上真的涉及到什麼理論嗎?
並沒有。
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其中一個原因在於“魔法”本身的概念結構。
“魔法”從來就不是知識,它自身就是一系列的難以解釋的技術的集合。
點石成金是科學嗎?或許用分子技術能夠置換出來;
占卜命運是科學嗎?命運本身就是個唯心主義論調。
懸空漂浮是科學嗎?克服重力做功的那個另一個力究竟是什麼?
變身動物是科學嗎?不是,用尖端的生物學技術也沒辦法讓一個人變成一個貓,而腦容量不變。
“魔法”從來就不是科學。
它具備很多科學不具備的超前性,但是也同樣擁有著科學不用發愁的弊病。
總的來說,“魔法”這種東西,以及魔法師。
就是在沒有充分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卻先一步獲得了改造世界的能力。
魔法師能夠變身阿尼瑪格斯藏進浴室裡,
能夠用阿瓦達索命咒將靈魂驅逐出體;
但是社會的變革,生產力的大發展,靠千萬個魔法師能走出嗎?
“魔法”不是科學。
既然如此,科學教育的那一套東西,大多數都沒有辦法照搬到“魔法學校”裡。
當然,教育學和心理學在不同的學校裡都是相通的。
既然魔法不是科學,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
技術。
魔法是一種工藝,是一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