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這麼好的東西你從哪裡弄來的?”一邊狼吞虎嚥的吃著,馮胖子一邊好奇的問道。
“有的吃就好了,哪來那麼多問題?”葉文胡亂的搪塞道。
“嘿嘿,謝了,兄弟。”吃完,擦了擦嘴上的油花,馮胖子也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這個給你。”從自己隨身的行囊中取出了一個紙包,馮胖子當做回禮遞給了葉文,說道。
紙包裡包的是一塊塊呈現出灰褐色、類似於糕點的吃食,從小出身於豪門世家,各類的吃食葉文也算是見過不少,但馮胖子拿出的這個他還真沒見過。
“這是什麼?”東西入嘴嚼起來很清脆,還有一股焦香,不算好吃但也算是不錯,葉文接著問道。
“這可是我自己發明的,你也知道行軍途中准許帶的乾糧有限,像我這體型又吃不飽,所以我就偷偷做了它。”馮胖子吹噓似的說道:“你可別小看這東西,兩塊就管飽,可比干糧省事多了。”
掂了掂自己手中這兩塊體積不大、但卻分量十足的吃食,葉文敏銳的神經也被馮胖子這幾句話深深觸動了,或許馮胖子並沒有察覺,但葉文卻深知這不起眼的吃食背後所掩藏的是多大的契機。
自古有言: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行軍途中同樣有“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金科玉律,無論是一場怎樣的戰爭,糧草的補給永遠是士兵的第二生命線。
而且考慮到攜帶過多物品會對士兵的行動造成障礙,所以軍規中更是嚴格規範了士兵所能攜帶的乾糧,這也就為很多經典的戰役,諸如奔襲戰、伏擊戰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大陸軍史就有過記載,二等王國中山國曾經對鄰國發動一場大規模的伏擊戰,可就是因為敵軍因故推遲了一天到達,而導致自己糧草斷絕、士兵疲敝,這場興師動眾的戰役最後以中山國一敗塗地結束。
由此可見,兵甲之利、士兵之強也不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而馮胖子這看似不起眼的發明往往也可能扭轉整個戰局。
事實也證明了葉文的眼光是何等的銳利,二十年後,馮胖子的這個發明成為了大陸上所有軍隊的制式軍餐,後人也為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壓縮餅乾。”
而馮胖子本人,也和那些沙場戰將、一代梟雄一起寫入了大陸軍史之內。對於馮胖子,後世的史學家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不過是一個吃貨而命遇貴人,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不謀時事的軍事家。
可不論怎樣,馮胖子這個從沒有踏上過戰場的火頭軍,卻在時代的浪潮下彰顯出了一份英雄本色。同時,他的經歷,也為一代軍神葉文一生的輝煌添上了濃妝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