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西夏守軍首尾不能相顧,成吉思汗決定分兵兩路,命令阿答赤帶著西路軍,借道畏兀兒,去攻打河西走廊的沙州、甘州和肅州等城。
他自己則帶著拖雷、窩闊臺和十萬人馬,還帶了五千只藏獒與高加索犬雜交出來的,高大如牛犢一般的獒犬,正式向西夏進軍。
大軍征服了兀拉海城,又順利攻下黑水城時,正是秋高氣爽,打獵的好天氣,成吉思汗的心情不錯,又早就聽說馬鬃山附近的荒漠上,除了有很多野馬和野駱駝,還有紅狐和白狐。
聽說這裡的野馬,與準噶爾盆地的一樣,都是原生野馬,而亦都護說過,原生野馬是難以捕捉,更是不能馴服的。
成吉思汗是從來不服輸的,上次急著西征花剌子模,沒時間在準噶爾盆地逗留和捕捉野馬,現在有時間了,當然想試一試,最好能帶一批野馬回蒙古草原,來改良自己的蒙古馬。
他讓大軍駐紮在黑水城,自己則帶著一部分將軍和怯薛兵,徑直去馬鬃山附近狩獵。可惜的是,還不到冬天,紅狐和白狐的皮毛,還不是質量最好的時候,成吉思汗只得將目標,鎖定在野馬和野駱駝身上。
他們主要的目標,還是野馬,碰上野駱駝的話,就順利捕殺而已。
野馬和野駱駝都很機警,嗅覺非常靈敏,一旦發現風吹草動,老遠就逃掉了,但成吉思汗一行人多,可以組織大包圍圈,還是有希望的。
開始時,成吉思汗讓小部分人去驚擾,自己帶著大部分人進行伏擊的方式,透過捕殺野馬和野駱駝,來了解它們的特點。
他們很快就發現了,野馬的速度驚人,單靠騎馬追逐的方式,是根本無法靠近的,更不用說捕獲活的野馬了。
打過幾次照面後,成吉思汗喜歡上了這種身材結實,毛色發亮,長得像野驢,奔跑起來如追風趕月的原生野馬。
透過找當地人詢問,成吉思汗很快就瞭解到野馬的一個特點,喜歡在固定的水塘飲水,這真是一個好訊息。
他決定先易後難,於是派人埋伏在野馬經常飲水的水塘邊,等待前來飲水的野馬群,如果裡面有馬駒,當馬群飲飽了水,才進行追趕。
野馬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成吉思汗一行人等了兩天,才發現一個野馬群有馬駒,當野馬飲飽了水,他們便衝了上去。
野馬的速度本來就快,加上沒有馱人,又善於在礫石和沙子之間奔跑,轉眼之間便將一群人馬拋在了後面。
成吉思汗早有準備,帶了備用的馬不說,一行人所騎乘的馬,不是阿拉伯馬,就是鐵蹄馬或烏孫馬,也善於在荒漠中奔跑。
他們一直窮追不捨,途中還不斷地更換馬匹,足足跑了半個多時辰,兩匹鐵蹄馬和一匹烏孫馬的肺都跑炸了,才追上那匹馬駒。
一群人好不容易將馬駒按倒在地,成吉思汗早就累得不行了,趕緊躺在地上,休息了好一會兒,才緩過氣來。
接下來,他再也不想親自出面了,讓年輕的蒙古人騎著最好的阿拉伯馬,在不同的水塘邊等候。三天下來,這些年輕人全都累趴了,也才捕到四匹馬駒。
經過休整,成吉思汗見大家都累得夠戧,便想採用追逐活狼的方式,來看看是否能捉成年的原生野馬。
為了成功,他將一群將軍和兩千多怯薛兵分成兩組,各自拿著套馬杆,在水塘三公里以外的下風口等候,成吉思汗這組還帶上了盲骨子。
大家等了半天,盲骨子發現十一匹馬組成的野馬群,向水塘而來,成吉思汗立即射出了響箭,兩千多人迅速分散開來,形成了一個大包圍圈,將野馬群團團圍住,任由野馬在裡面縱橫馳騁,以消耗它們的體力。
一個時辰過去了,沒有飲水的野馬,全身開始熱氣蒸騰,消耗了不少水分,由於體內缺水,奔跑速度逐步慢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