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生1999:開啟黑科技時代> 第1126章 科學家的偉大腦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6章 科學家的偉大腦洞 (3 / 3)

試想一下,一輛很重很重的列車,搭載很多很多的人,以超過一千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飛馳,需要多大的推力才能提速,又需要多大的阻力才能降速?

況且中間也有站點需要下來,頻繁啟動,停止,常溫超導材料抗衝擊性就真的這麼好?既然如此,就讓全車來承擔這樣的壓力吧。

如此一來,長方體車身的設計顯得特別合理,車頭車尾堆積厚度就行,用來承受巨大的力量,設計師高低不同意,說是太難看,況且,堆積厚度也可以學學坦克的裝甲,來個反斜面,有效厚度提上去,還不用看起來那麼厚。

“你知道個錘子,知道動能定理嗎?千噸列車,上千公里的時速,多少動能了?反斜面能抗住?”

“你的語氣跟我中學老師一樣,你知道個屁!就是因為動量大了才要設計成反斜面,有個緩衝。”

“都閉嘴!真空環境考慮什麼衝擊!反向噴火來停車,學學火箭唄,考慮車身整體強度!”

“哈哈!乘客們還得是宇航員的身體素質才能乘坐了是嗎?不然的話,速度變化那麼大,誰能扛得住?你們到底行不行,別整這些有的沒的!”

三天時間搞出了大體框架,但是也發現了太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兩點,一個是管束通道的材料問題,需要夠硬,還需要夠軟,能扛得住真空和大氣壓強的落差,能承載車身與導軌的重量。不要以為在地面上搭建個圓形的管子就完事,以後還得設計空中道路呢!

第二個問題就是啟動和剎車問題。啟動太快,乘客就會感受到該死的推背感,然後胸悶,甚至是肺部爆炸。

人體極限是8G或者10G,也就是8到10個大氣壓強,這已經是宇航員的數字了,普通人也就三四個就得暈了。

要是超高速過程中剎車,大家直接就得被座椅安全帶切成兩段!

這個看起來更加的無解,要是做不到這一點,真空管束列車就只能永遠點對點傳輸,慢慢加速再慢慢減速,就跟飛機的方式一樣,這看起來似乎也不錯,不遠不近的人就很難受了,還沒加速起來就得開始停車,還不如搭乘高鐵呢。

陳瀟看了一會,只能讓他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其實已經是航天領域要面對的問題了,不解決這個問題,以後想太空旅行,那就是空談。

“還是得開發能量立場抵抗慣性,人類太脆弱了。”陳瀟很務實,先做能做的事情。

但是對於灌輸通道的材料選擇上,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正常來說,最簡單的就是弄鋼材密封焊接,夏國鋼材產量大,焊接技術也不錯,鋼材質量好,堆積厚度就行。但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這麼多鋼材需要多少錢?還得鋪那麼長!後期要是搭建城市當中的管束通道,這麼重的東西如何能在半空搭建?

陳瀟對管束列車的期待很大,他希望徹底取代現在的交通方式,取代飛機,甚至能夠實現大洲之間的交通,去歐盟,去非洲都行,也別從馬六甲那裡過了,次次都得給錢,煩人!

鋼材不行,那就得複核玻璃材料了唄,但是這樣的玻璃材質也搞不出來,玻璃本身的脆性太大,根本沒有延展性,一旦發生問題。“嘭”!的一下,連反應的速度都沒有。有機玻璃有延展性,但是這樣的東西風吹日曬雨淋有點靠不住。

“還是得開發新材料了!你們有什麼建議嗎?”陳瀟抽空跟材料組的大牛,以及長天科技的材料部門一起開了個會。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了好些材料,可一看效能,造價,狗都搖頭。

有個聲音默默地發出來了:“矽藻好像可以。”

“嗯?”陳瀟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似乎抓住了什麼,趕緊看向發言的人。

那時虛擬世界裡面的材料大牛,名叫勃拉姆斯,這個名字跟那個音樂家完全一樣,他們的國籍甚至都是德意志。陳瀟也沒太在意,這個名字估計跟夏國的張偉,劉波一個概念。

“您請說。”

“好的,矽藻的特性大家都懂。它屬於不等鞭毛生物,也就是說,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在我看來,它屬於怪物!

它的細胞壁是二氧化矽而不是纖維素。繁衍方式又很離譜。一開始是分裂的,一邊大一邊小,各自長出外殼。小的那部分越分裂就越小,然後外殼不能容納其他身體結構的時候,小個體就轉成有性繁殖,組合成一個大大的個體。再重複之前的過程。

我們何不利用它們分裂後的外殼來做灌輸通道呢?只要堆積夠多,就足夠堅固,況且這個還如此輕便又容易獲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