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減少了,當然購車的使用者也會減少,利潤也會減少。
最差的時候,一個月的利潤甚至只有幾萬塊錢。
幾萬塊錢還要給房租,還要養這麼多的工人怎麼活?
還好國內的合資車企達成了戰略聯盟,透過降價等措施,穩定的基本盤。
張曉峰的4S店利潤又漲上去了。
&nini釋出之後,讓4S店的主銷類車型(15萬以內的車型)銷量直接打了一折。
&nini釋出之後到現在,總共有20多天了,只賣出去了10輛卡羅拉,小尺寸更加廉價的威馳更是一輛都沒有賣出去。
看到如此慘淡的業績,張曉峰都不想做了。
但是他又不得不做,因為他沒有辦法脫身。
在幾年以前,一汽豐田為了回籠資金,給了4S店的老闆一些優惠措施。
比如要求4S店的老闆把錢存在公司,公司能夠給予一定的利息。
又比如讓4S店的老闆拿錢提車,提示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返點會更高一些等等。
人的貪慾都是無窮無盡的。
今天在路上撿到了一塊錢,你就想著明天在路上撿到100塊錢。
張曉峰也是這樣。
所以他將自己這10多年來,大部分的積蓄都投資到了4S店之中。
這個時候要是撤出不幹了,那就真的是血本無歸。
但是4s店的運營成本就擺在那裡,又沒有收入,張曉峰只有想方設法的降低運營成本。
首先就是把店鋪的規模給縮小了,現在的4S店規模只有以前的一半,這樣租金就會少了一半。
有最可笑的事,讓出去的那一半店鋪居然是被一個競爭對手給租下來開成了海瑪的4s店。
要知道豐田4S店的口岸可是黃金口岸。
在過去這一些黃金口岸是豐田、大眾、別克甚至是賓士、寶馬的頂級品牌才能夠拿下的。
而那一些國產品牌,特別是像海瑪這種特別非主流的國產品牌,就算是有4S店,也會在街區最偏遠的位置,根本不敢在這一出黃金位置租店鋪。
張曉峰採取的第2個節省開支的措施就是不斷的開除員工。
這家4S店在最頂級的時候,銷售人員都有上百人,後勤人員更是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