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凡的管理者和智囊團隊,在過去的10多年將所有的注都押在了燃油汽車上。
他們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引進以及研發發動機技術。
最終發動機技術也沒有搞出什麼名堂。
所以現在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力凡也只有匆匆忙忙的自己生產或者是購買一些便宜的電機,再找專門生產電池的公司購買鋰電池。
然後將其組裝為一輛新能源汽車。
這種說法完全沒有自己的技術含量在裡面,當然成本也非常的高。
所以力凡汽車做了一些小型的a0級新能源汽車,雖然能夠賣得動,但是利潤並不高,如果沒有國家的補貼,賣一輛汽車還虧錢。
而海瑪汽車的日子和力凡差不多。
海瑪汽車的總部位於夏國的南海省。
最開始是和東洋的馬自達汽車合作搞合資汽車,所以他的前身叫做南海瑪自達。
並且做類似於福美來一類的經典車型暢銷全國。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馬自達選擇和山城市的長安汽車合作,和南海省分手。
南海省也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汽車產業。
所以在南海瑪自達的基礎上,成立了海瑪汽車。
在海瑪汽車剛剛成立的那幾年,那完全就是吃馬自達的老本。
別說這種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市場也買單。
可是時間長了以後,全球的汽車市場和技術都在不斷的向前發展,而海瑪汽車則是原地踏步。
老本總有吃完的那一天。
等海瑪汽車回過神來,全國的汽車行業已經將它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海瑪汽車再做燃油車也不再是合資汽車甚至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對手。
同時海瑪汽車也看準了新能源汽車這一新時代的產物,也想彎道超車讓自己避免破產的危機。
同時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也和力凡汽車一樣。
那就是核心技術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要想做新能源汽車所面臨的困難和做燃油汽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