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瑪和力凡汽車的老總都非常的著急。
而且並沒有信心長天科技能夠接受自己拜訪的請求。
因為在整個夏國的汽車市場之中。
力凡汽車和海瑪汽車都是處於末流,沒有多少實力。
其中力凡汽車是做摩托車起家。
但是在國內環保和禁摩托車的大環境之下,摩托車的銷售日益萎靡。
而在海外市場,力凡的摩托車也因為減配和海外代理商的亂胡搞。
導致他們原本在越南等東南亞市場佔有明顯的優勢,卻將這種優勢拱手讓給東洋的摩托車,也給著一些國家的人民留下了劣質產品的名聲。
看著摩托車的未來並不是很美好。
力凡也立刻改弦更張做汽車行業。
但是力凡進入汽車行業算是比較晚的了。
12年以前的2006年,力凡正式開啟汽車研發生產和銷售計劃。
在那個時候的汽車市場,其實已經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夏國的汽車自主品牌則是被這種合資品牌壓得喘不過起來。
力凡別說適合合資品牌競爭,就算適合本土的長安競爭非常的困難。
從2006年至今力凡的汽車銷量都非常的糟糕。
偶爾會出幾款受歡迎的小型車。
但是這種車型絕對不可能成為主力軍,也絕對不可能為力凡帶來多大的改變。
所以力凡無論是在自己的主流摩托車營業上還是在自己精心進入的汽車領域之中,都沒有得到太好的發展,位於破產的邊緣。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到來了,力凡也希望能夠抓緊時機搭上新能源汽車的快車道,像比迪那樣逆襲,有虧為盈。
但事實證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比迪之前之所以能夠逆襲,最根本的原因是比迪已經做了幾十年的鋰電池。
所以至少在電池領域比迪不會受制於人。
成本也會降到最低。
技術和成本都達到最佳的時候,那麼就能夠出好產品。
但力凡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