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國科學院的醫療中心和職工醫院全力配合陳瀟。
陳瀟看著自己身後的團隊,都有一些不好意思。
團隊的全部都是博士生或者研究生,還有好幾個是副教授。
而陳瀟不過是個本科生而已。
陳瀟覺得不好意思,團隊可以沒有這樣覺得。
他們對陳瀟的這一次新的治療方案十分驚訝也十分好奇。
這就是科研的魅力。
大家都把這一次和陳瀟合作的機會當做是學習的過程。
陳瀟經過詳細的計算,得知健康的人體每分鐘需求的氧氣是200~300ml 。
安靜的時候需氧量比較少,運動的時候比較多。
這一點氧氣看起來很少,但是對於整個紅螺菌和藍細菌來說,絕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經過基因剪下之後,菌落的代謝氧數量有所增加的,但是針對每分鐘200到300毫升來說還是不夠。
陳瀟進行測算,以菌落全部存活為前提條件,大約一立方厘米每分鐘能夠產生2毫升氧氣。
也就是如果保證患者基本能夠存活,那麼整個菌落的體積不得少於100立方厘米(標準濃度下的100毫升)。
但是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氧氣和血紅蛋白結合最好是有一定的機率和效率的。
並不是一定有氧分子進入,那麼血紅蛋白就絕對會與其結合。
也就是說,所需要的菌落必須遠遠大於一百毫升,這些的標準菌液不能夠集中在某個靜脈處(靜脈含氧量少,更有助於氣體交換,肺動脈和肺靜脈恰好相反)。
最好的辦法是分佈在身體連線微靜脈的毛細血管處。
只有這樣,菌落才能夠不斷的代謝產生氧氣,並且和血紅蛋白結合。
這一個難點解決了,還有幾個難點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