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皎不解:“白公怎麼了?”
“後妃參決政務……”下面的話他沒說,大家心知肚明。
趙納冷笑,“牝雞司晨,禍亂之兆。”
“趙侍郎慎言。”盧洵和賀皎異口同聲。
“你們沒聽民間傳言嗎?”趙納諷道:“二聖臨朝,可謂美談哪。”
鐘炎和周奭對看一眼,抬腿離開,明顯是不願摻和這話題。
——
弘業帝招來劉安,示意他換碗,後者又繞到趙濯靈旁邊,把茶盞一併收走。
“你剛剛沒說完的話,現在可說與我聽嗎?”李盈歪著頭,注視趙濯靈。
她抬起頭,故作茫然。
李盈微笑著引導,“海東事宜,朝臣有朝臣的想法,你不敢說,正常,可我又不會怪罪你。”
趙濯靈閃了閃睫毛,斂目答道:“臣以為,新羅反叛,起於平壤,若將安東都護府遷往遼東,便可平息戰火,還能制約契丹,一舉兩得。”
“若他們得寸進尺呢?”
“不會的,新羅奉大虞為正朔,行大虞年號,派王子為質,遣學子入京,深知我朝實力,他們沒有那個膽量。”
“若依你適才所言,派人密談,豈不有失天威?”
“陛下不必擔心,只要前線告捷,我們搶奪和談先機,便不辱國威。”
李盈笑了笑,“看來還是要蕭恕一戰。”
趙濯靈不理會他的陰陽怪氣,繼續說:“臣初入京時,結交一新羅學子,出身真骨貴族,其父是新羅名臣上大等金武德,如今,他已學成歸國,臣只要去信一封,從中通融,能省去諸多麻煩。”
李盈捏捏了指骨,酸溜溜道:“我倒不知,你何時結交過新羅子弟?”
趙濯靈垂首不語。
劉安適時進殿換了熱飲熱茶,二人批閱文書,佯裝無事發生。
“啪!”
趙濯靈倒抽了口氣,勻了勻氣息,撿起落在腳邊的章奏。
李盈橫眼覷她,“吏部呈上來的職官銓選改良方略,我聽說你曾和崔鈺詳談此事,不給你過目豈非白費你一番苦心?”
趙濯靈面無表情地開啟,很快地瀏覽一遍,放在了一邊。
“說說啊,趙女史有何高見?”
她無聲嘆息,良久,開口道:“吏部寫得很好,臣沒什麼可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