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書郎、起居注只是小官,可死的這兩個人的姓氏卻不小。崔氏、鄭氏,乃是天下頂尖的望族大閥,族中子弟被人持刀殺於青樓,漢人門閥不會善罷甘休的。
元冠受的面色有些古怪,這兩個浪蕩子當值時間逛青樓就算了,還被人宰了,最重要的是現場還留下了一把胡刀。北魏是鮮卑入住中原,胡刀指的可不是鮮卑人的刀,而是更北方柔然汗國的刀,遠隔萬里的柔然兵器出現在洛陽,頗為耐人尋味。
西行寺離洛陽城並不遠,不到半個時辰兩人便來到了城門邊。可這時卻發現,還沒到天黑關閉城門的時候,城門就已經關閉了,吊橋也正要被拉起,洶湧的洛水即將形成一道十幾丈的鴻溝,隔絕洛陽城內外的聯絡。
牛車哞哞地叫著,上邊馱著果蔬柴草等物,想要進城和出城的百姓和商販在吊橋兩側排了很長的隊伍,喧鬧不止。
兩人對視一眼,元冠受下馬牽著馬開路,高呼:“河南尹酈官長在此,無關人等散開。”
商販百姓偶有不滿,面對洛陽城的父母官也不敢阻攔,紛紛讓開道路。
西明門守將正在前頭維持秩序,看到酈道元前來,急忙接引著酈道元和元冠受過了吊橋。
元冠受過橋時抬頭看了看洛陽城在夕陽的照映下投射的巨大陰影,這座孤獨的古都城牆斑駁,每一塊城磚都浸透了自漢以降,魏晉百年風流,親眼見證著城頭王旗變換,一個個帝國的興衰。
參差數十萬戶,漢、羌、鮮卑諸族雜居的天下之中、北魏第一大城緩緩降下了城門的千斤閘,城內家家閉戶,空曠的長街上元冠受等人再無閒談,策馬疾行至河南尹衙門。
將馬匹拴在石樁上,還未進到大堂,早已等不急的小黃門就迎過來傳旨了。
“著尚書左僕射齊王蕭寶夤總領此事,廷尉評山偉、河南尹酈道元協助,所需兵丁官吏一併調撥。以三日為期,限期勘破,不得有誤。”
來自小皇帝元詡的命令只有這麼簡短的一句話,大堂口接旨的每個人心頭卻都像壓上了一塊沉沉的石頭。
看看辦案的三個大臣,齊王蕭寶夤,前齊的皇子,南齊滅亡後投降北魏十幾年來一直奮戰在對抗南梁的第一線,殺人無算,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至於廷尉評山偉、河南尹酈道元,一個是負責司法的官員,另一個是洛陽城的行政長官,而且共同點都是腐化墮落嚴重的北魏朝堂裡為數不多的“酷吏”。從用人上,朝廷的心意可見一斑,就是要把這件案子乾淨利落地勘破,辦成鐵案。
酈道元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釋出了本案來自河南尹的第一道命令:“仵作、當值衙役隨本官去春風樓,其餘人等不得四處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