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北魏天驕> 第二百五十八章 晉壽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八章 晉壽城 (1 / 2)

今天晉壽城上空的天氣陰沉的彷彿要滴出水一般,黝黑如墨的蒼穹中,雷龍滾滾,轟隆隆的咕咚著,彷彿是在積蓄力量,等待最後的宣洩。

年前,西魏大軍由白水關出大小劍戍,控制了南安郡、晉壽郡後,就在這裡停下了腳步。

領軍大將軍、漢中道總管羊侃並沒有貿然西向梓潼,去控制梓潼水,而是選擇了更為穩妥的,水流量也更大的西漢水。

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西漢水(後世嘉陵江)發源自隴西漢中交界處,當年元冠受雪夜下駱谷,便是順著西漢水行軍的。

從祁山兵工廠生產、轉運的大量軍需物資,可以順著西漢水的上游,經過仇池郡、修城郡、白水郡,在益昌城進行第二次整備,直接運抵晉壽郡。

水路用船隻運輸糧草軍械的成本可比陸路走漢中棧道的成本要低多了,更何況這是數萬大軍的軍需補給,必須要維持穩定,不能讓士兵餓著肚子打仗。

晉壽城順著西漢水南下,便是晉安城、閬中城、南國城、安漢城、漢初城等一系列蜀中城池。

從軍事上來講,控制西漢水沿線城池,可以將巴蜀從中一分為二,西面是蜀地,東面是巴地。如果選擇控制梓潼水,則更容易向西南進入成都平原。

羊侃並非不想一舉攻克成都,拿下蜀地,而是來自長安的指示限制了他的自由發揮。

皇帝的思慮顯然更加深遠一些,所謂不破不立,如果迅速平息蜀地的叛亂,世家門閥和地主豪強的勢力並沒有得到剷除,那麼西魏在這片土地上的統治依舊與南梁沒什麼分別。

巴蜀的根本矛盾是人地矛盾,窮人人多地少,持續了上百年的土地兼併,讓巴蜀百分之五的人口占據了百分之八十五的土地,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所以,想要透過這場蜀地的叛亂解決人地矛盾,要麼把平民都幹掉,解決人多地少的問題。要麼就把門閥豪強連根拔起,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

元冠受選擇了後者,因為他需要富庶且得到了充分開發的巴蜀來為他提供兵源、糧食,而均田制和府兵制的根源就在於授田。

至於門閥豪強,那麼不好意思了,他早就想把這些固化了的社會階級一網打盡,在關隴他不能這麼多,因為會把自己給搞孤立,在蜀地就無所謂了。

不要臉一點,就說全都是起義軍乾的,可是王師前來救你們於倒懸的。

如今皇帝率領著隴西道、京畿道、渭北道的兩萬三千府兵,以及一萬五千人的滿編金吾衛前來,伐蜀之戰也即將正式開幕。

現在囤積在晉壽城周圍的,有漢中道的七千邊軍,長安禁軍中千牛衛、金吾衛兩衛共三萬士卒,隴西道、京畿道、渭北道的兩萬三千府兵,還有三萬多還鄉軍打下手,匯聚了接近十萬人的兵力。

當然了,這其中真正能打的,也就長安禁軍的兩個滿編衛,加上漢中道的七千邊軍,攏共三萬七千人而已。

其餘的府兵和還鄉軍,絕大多數都是沒打過什麼硬仗的新兵,裝備、士氣、訓練水平都很一般,打下手還可以,真到了大戰惡仗的時候,是指望不上他們的。

即便是最精銳的長安禁軍,經歷了邙山血戰後,雖然編制重新補充完整了,但注水後的戰鬥力卻絕對不如從前,至少還得個幾年才能從邙山之戰的創傷中恢復過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