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北魏天驕> 第一百三十七章 定製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七章 定製度 (2 / 2)

“至尊洞察萬里,正是如此。”

面對蘇湛的馬屁,元冠受無奈地苦笑了一下,皇帝不好當,第一年就遇到史詩級的大旱,差點熬白了他少年頭。

說通貨膨脹,這些大臣肯定是不懂的,但是道理這些聰明人都懂,既然用便宜的鐵可以換銅,那未嘗不可以用點技巧來抵消掉今年龐大的糧食進口所產生的貿易逆差。

“除了每年固定的貿易產品,再給梁國的益州刺史蕭淵猷輸送鐵礦石,蕭淵猷與朕合作多年,能明白朕的意思。”

反正蕭淵猷能自己私鑄錢幣,這些鐵礦石不管是鑄造兵甲還是錢幣都有很大的價值,按理說這種戰略物資是不應該輸送給敵國的,但現在老百姓實在吃不上飯,元冠受也沒辦法了,戰略物資也不是第一次輸送給梁國,拿鐵礦石頂一頂貿易逆差吧,不然國家財政真的剛建國就破產了。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這次的旱災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是對西魏地方官員重新輪換清洗的好機會。

憑藉著軍隊的武力威懾和這次大旱形成的中央對地方的糧食控制,在元冠受授權,尚書令酈道元總抓,中書令蘇綽設計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肅官風,正民心”的運動,隨著開往各道的軍隊和糧車,開展了起來。

以運輸糧食到各地的名義,派遣軍隊保護朝廷調任官員到職,地方上如有任何妄動,皆以雷霆手段震懾。

原本渭北新歸附各州的刺史、郡守,開始大規模輪換和調任,自然不會將這些新附之人的官帽子摘掉,但是還想在原先的地方當土皇帝那是不可能了。

而且藉此機會,派遣官吏直接深入民間,向百姓宣傳西魏的正統性,並推行西魏的各項制度。

西魏開國,在飽經戰亂,一片瘡痍的關隴大地上,元冠受定下了四個立國制度。

均田制、府兵制、保甲制、科舉及官員進修考核制,這四個制度將在未來,像是四棵小樹一樣佇立在西方,最終長成廕庇無數生民的參天大樹。

還是那句話,不破不立。

關隴的連年戰亂,導致了寺廟荒廢,豪強勢弱,相比於正光五年減少了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大量田地也隨著戰亂而成為了無主之地。

憑藉兵勢取長安,立西魏的元冠受,也有了藉此發揮的餘地,一張白紙好作畫嘛。

接著給各道各郡的百姓發放糧食的機會,元冠受派出的文官,開始清查河涼道、隴西道、漢中道、京畿道、河潼道、渭北道、寧夏道七道內的人口和土地。

同時抑制兼併,用武力強迫寺廟、豪強吐出吃進去的國家的露田、永業田,還是他在隴西搞的那一套,只不過推廣到了整個關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