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太后以前,所有兒子被立為皇帝的嬪妃,都被殺了,至於胡妃怎麼打破的這段歷史記錄,還有的說。
嗯,胡太后在成為太后之前,並不是皇后,只是一個後宮普通的妃子。
或者換句話,胡太后在成為太后之前,跟現在完全是兩個人。
那時候的胡妃,性格恭謹謙讓,不喜奢侈,與人相交無論高低貴賤,均能讓其感到如沐春風。
加上胡妃文化水平相當不錯,能陪宣武帝行文雅之事,同時還有一手百步中靶心的箭術,射獵時,是宣武帝唯二召在身側的後宮女子。
另外一個,當然是高皇后了。
這個高皇后,也是個狠人,宮鬥水平大師級的人物,把皇帝的皇長子和於皇后都幹掉了。《魏書》記載:“拜為皇后,甚見禮重。性妒忌,宮人希得進御”。
那時候宣武帝的嬪妃人人自危,都希望懷上女孩,而只有胡妃暗暗祈禱佛陀給她降下男嬰。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元詡活了下來沒有被高皇后害死,胡妃也熬到了兒子元詡當上皇帝,不僅神奇地成了“立子殺母”制度的終結者,還臨朝稱制,一躍成為大魏最有權力的人,沒有之一。
而臨朝稱制以後,國內外的挑戰也是接踵而至,南梁蕭衍兵分三路進攻北魏,蕭菩薩心心念唸的漢中、壽陽,都在機緣巧合下被急的天天唸佛的胡太后保了下來。
說是機緣巧合可能不太準確,漢中靠的是傅豎眼率領的魏軍三軍用命和險峻的關隘才守住,淮南駭人聽聞的浮山堰,則是由於南梁混亂的人事任命導致沒有好好維修,才爆發了下來。
浮山堰這件事,修的時候死了好幾萬民夫,水壩崩坍後淹死了淮南不知道多少萬戶的民眾。
如果難以理解浮山堰是什麼,換個說法,蕭衍一意孤行,在當時落後的工程技術水平和不利的淮河水土條件下,發動了二十萬民夫,硬生生造了一個小三峽大壩出來,然後還潰堤了。
可以說是違逆天時,禍害人間,就憑這一條,幾十萬死難的淮南百姓都不能讓蕭衍死後去他想去的西方極樂。
在神隊友傅豎眼和豬對手蕭衍的幫助下,胡太后透過漢中、壽陽的兩場戰爭樹立了巨大的威望,朝野間對太后臨朝再無反對聲音,度過了臨朝稱制最艱難的那一段歲月,修建了永寧寺還願。
胡太后想幹嘛就幹嘛的幸福時光持續了幾年,任用的妹夫元乂就政變了,後邊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就不再贅述。
而小皇帝元詡繼位這麼多年,沒有誕下任何子女,這事你說巧不巧?
按理說,如果是胡太后多年媳婦熬成婆,不讓嬪妃誕下皇嗣,那有個懷孕的總不過分吧。
事實上呢,這麼多年後妃連個懷孕的都沒有,這件皇帝難以啟齒的密事漸漸成為了後宮中半公開的秘密。
皇帝...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