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皇城,北宮宣光殿。
殿內溫暖如春,十餘名后妃正在陪胡太后宴飲尋歡,個個打扮的雍容華貴,都想在第二次臨朝稱制,重新達到帝國權力巔峰的胡太后面前表現一番。
胡太后接過內侍遞來的奏疏,有些不解,按理說除非十分緊急的軍國重事,否則不會在太后宴飲的時候打擾,可內侍的樣子,怎麼也不像是有什麼急事發生的樣子。
更何況,現在北邊和六鎮陷入對峙,西邊已經大勝了一場,南邊的援軍也派出去了,能有什麼急事?
胡太后微微有些不悅,開啟奏疏,可轉眼眉眼間就泛起了笑意。
“北海王元顥上書,為三子元冠受求取蕭氏女,要哀家賜婚,這郎君可是豔福不淺。”
“哎呀,齊王家的女兒綰綰,可是個小美人呢。”
“對呀對呀。”
因為是後宮嬪妃聚宴,所以嬪妃們互相之間距離並不遠,聽聞這件事,關係好的嬪妃互相之間拉著袖子嘰嘰喳喳地說著悄悄話,只有潘外憐,嗯,也就是潘嬪,孤零零地一個人坐在角落裡。
倒不是什麼別的原因,只是潘嬪確實豔壓後宮,小皇帝元詡對其特別寵愛,寵愛程度遠勝於其他嬪妃,所以才招致嫉妒。
南北朝的皇帝選嬪妃,自然不是真像後世所謂選秀女那樣只挑好看的,容貌、德行這些都是次要條件,首要條件是門第。
高門大閥者才有資格將女兒送入宮中,若是山野女子,長的再美,也遇不到皇帝跟前。
皇帝的婚姻,絕大多數都是政治婚姻,從秦漢到魏晉,莫不如是。
不過嘛,也有少部分起於微寒的皇帝,對貧賤夫妻能做到相濡以沫。
比如南園遺愛的那位漢宣帝劉病,就拒絕立權臣霍光的長女霍成君為皇后,下旨“詔求微時故劍”,選擇立槽糠之妻許平君為皇后,以霍成君為婕妤。
當然了,只有生離死別才能為浪漫的故事加上句號。
霍光既然是能廢立皇帝的權臣,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最後許平君懷孕時被女太醫毒殺,他的女兒還是當上了皇后。
所以說嘛,後宮爭寵這種事,還是得聰明人來,比如坐在宴席最上頭的那位胡太后,就是後宮裡頂級的聰明人。
說實話,胡太后的治國水平,要是有宮鬥水平的一半,現在大魏已經重新完成大一統了。
這句話真的不是瞎話,胡太后的宮鬥,破了北魏的歷史記錄——她是第一位兒子是皇帝,而自己沒有被殺掉的嬪妃。
北魏起家於塞北鮮卑,當時的鮮卑部落聯姻,為了防止其他部落對部落的控制,實行了“立子殺母”制度,入主中原以後,這種野蠻的陋習也延續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