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雖然能夠左右時局,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程度,很難。
對李衛東來說,金融只是他多條腿走路中的一條腿,不可能把所有的身家都賭在這上面。
要想要長遠發展,自然要多條腿走路,有金融、有實業,有虛擬經濟、有實體經濟,才能立足。
大通銀行總部位於紐約,是屬於一個世界級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產業。
有傳言大通銀行可能會與摩根銀行合併,在這個關口出售港島的零售業務,很有可能就是為了合併做準備。
這兩家銀行在港島的業務有很多重合的地方,若是合併,並不能實現1+1>2的效果,提前出售,自然可以獲得一筆不菲的收益。
畢竟估價要10億美金以上,在2000年這不是一筆小錢,畢竟年初港到金管局公佈公佈的外匯儲備也只有1000多億美金。
這筆交易已經不能算是小的交易,而且這個價格絕對不低。
民生銀行在收購長泰銀行的部分資產後,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基本上在港島站穩腳跟。
港島的銀行分為三種類別,最多的是外資跨國銀行設立的分行。
其次是中國內地銀行在港島開設的分行。
還有一部分則是港島本地的銀行,這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滙豐銀行。
其次還有華僑銀行和東亞銀行等,這些銀行成立較早,在港島經營時間比較久,有很好的聲譽,發展也比較順利。
民生銀行因為收購了長泰銀行,也屬於本地銀行範疇,同時又因為在國內參與組建新的民生銀行,又和中銀國際這些中資銀行類似。
雖然成立的時間段,背景也不深厚,但是這幾年民生銀行後來居上發展迅速,資產和聲譽排名直線上升。
現在隱隱屬於港島銀行第二梯隊的佼佼者,距離第一梯隊只差一步之遙。
現在這樣一步之遙來了,這也是李時輝想要收購大通銀行在港島零售業務的一個主要動機。
雖然這些業務和民生銀行也會有一部分重合,也不能達到1+1>2的效果,但是完成收購之後,能讓民生銀行躋身於港島的第一梯隊中。
此時聽到李衛東這麼說,李時輝心裡隱隱有些發沉,這句話太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了。
拒絕不直接拒絕,而是用研究研究,考慮考慮,琢磨琢磨,抽時間看一看,等等諸如此類的委婉話術。
在李時輝看來,這就是李衛東拒絕他的委婉表達。
但李時輝有些不甘心,人的慾望總是無窮大的,既然幹這個事業了,總想著要把它幹成一流的。
而且他知道李衛東不缺錢,在民生銀行戶頭上的餘額就不只有這些,這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李時輝忍不住的說道:“董事長,港島金融業正在復甦,港島銀行連續兩次調高銀行利息,這對銀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支援!”
“若是我們能夠收購大通銀行的業務,對於民生銀行的發展壯大有極大的好處!”
李衛東右手指看似無意的敲擊著檔案,發出鼕鼕的聲音,這是李衛東思考問題的表現。
李衛東說道:“時輝,對於你的判斷我很認同,雖然大通銀行的具體資料我沒有看,但我知道收購大通銀行對民生銀行來說好處肯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