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沈行知的存在,武週一定能很好的延續大唐盛世,至少在武媚活著的時候,人族不會有什麼內亂,百姓們依舊安居樂業。
可現在沈行知的大軍已經兵臨洛陽城下,加上他的威望和這些年來在大唐百姓心中的形象,已有半數州府官民響應,武周控制下的大唐江山已不足半數。
雖然洛陽還有幾十萬大軍,也都是原本的大唐精銳,但相比於安西軍計程車氣如虹,這些軍隊士氣顯得非常低落。
因為這些士兵並不想和安西軍交戰,所有人都知道安西軍是為人族開疆拓土,一直守衛著邊疆的軍隊。
他們是英雄,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不願意對英雄拔刀相向。
但是以武家和一些一路追隨武媚登基的朝臣為首,他們卻是最堅定的抵抗派,主要也是這些人掌控著軍隊和朝政,不願意將到手的榮華富貴再拱手讓人,他們要與沈行知決一死戰。
在沈行知的軍隊還沒到洛陽時,武三思就已經派出一隊人馬圍了姜璃的府邸,顯然他是想以姜璃來要挾沈行知。
可是直到沈行知都兵臨洛陽城下了,這些人還沒攻破府邸的大門,甚至根本沒人敢靠近那裡。
就在武媚登基的第二日,裴行儉和夫人庫狄氏就來到了沈府,裴行儉直接在門房處住下,說要保護姜璃安全。
最近裴行儉更是搬了張凳子,穿著鎧甲挎著戰刀,就那麼大刀金馬的坐在府門外,自始至終他從未出手,可是但凡有靠近府邸三丈的人,都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蒼老。
也曾有人試圖強行靠近,但是最多隻走到裴行儉身前三尺,整個人就化為了一堆枯骨,而幾個呼吸後連枯骨都化為灰燼,現就是下令強攻也沒人敢上前了。
洛陽城註定不會像長安那樣兵不血刃,沈行知也知道走到這一步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他向城中發出檄文,說只要放下武器,事後絕不追究,又讓百姓最近都待在家中不要外出,而後沈行知就下了攻城的命令。
這一次沈行知帶的可是安西軍的精銳,每一個都是身經百戰,加上數年間的基礎煉體術修煉,每一個士兵都不能以普通人看待,而且這些軍隊都是與妖族大軍輪番交戰過的,用有史以來最強的人族軍隊來形容也不為過。
長安城中百姓門戶緊閉,大部分朝臣也都緊守府邸,都在等著最後的結果。
這場攻城戰並沒有持續多久,從早上開始還不到正午,安西軍就已經攻破了洛陽西城門,而後剩下的便是肅清城中殘餘抵抗之敵。
此時沈行知還沒有進城,但是他能隨時收到來自城中的訊息。
“報,啟稟大都護,高侃將軍所部已佔領洛陽北門。”
“報,契苾何力將軍已佔領兩臺一閣。”
“報,程務挺將軍已佔領洛陽東門。”
洛陽城一座座城門和府衙被安西軍佔領,同時城中抵抗也越來越少,而不時的還有一些武周重臣被殺的訊息傳來。
比如武媚的侄子武三思,她的忠實擁躉李義府,來俊臣等人。
這一場攻城下來,依然有上萬人被殺,受牽連的朝臣不下百人,但這些人又不得不殺。
“大都護,我軍已經控制了整個洛陽城,太初宮已被我軍團團圍住。”午後有一個士兵前來彙報,此時洛陽城中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了。
沈行知事先下過命令,控制洛陽外城後,暫時不要進攻皇城太初宮,而到了這個時候,差不多也該他和武媚見面了。
果然就在沈行知騎著馬在親兵護衛下進了洛陽城時,太初宮敲響了百官上朝的鐘聲,同時一封武媚的聖旨送到了沈行知跟前。
來傳旨的是武媚身邊的一個心腹內侍,此人雖然看起來也是戰戰兢兢,但還保持著最後的體面,認認真真的向沈行知宣讀了旨意:“陛下有旨,請大都護入宮議事,朝中大臣於應天門外侯旨。”
洛陽群臣都已經齊聚在應天門外,這裡就是進入太初宮的正門,也是平日裡上朝是要走的地方。
此時外城都被安西軍控制,但太初宮還由禁軍把守,當沈行知來到應天門外時,還看到門樓上有一個熟悉的人。
那是一個十三四歲的美麗少女,出落得亭亭玉立,但是沈行知依稀還能看出來上官婉兒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