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亂(22)第二次平壤之戰(下)(5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亂(22)第二次平壤之戰(下)(5K) (3 / 4)

隨後祖承訓、李寧帶著明軍北兵、朝鮮軍緊跟著浙兵殺入城內。入城之後不論日軍還是朝鮮僕從軍見人就殺,殺到後面更是不論軍民老幼皆喪命於北兵手中。

而且他們枉顧李如松下達的不要首級的命令,南北兵及朝鮮兵因為爭搶首級的問題還在平壤城內大打出手,最後鬧出了數十名名明軍死於同伴之手的慘劇。

至於朝鮮兵,首級是根本爭搶不過明軍的,即便已經砍下的首級也被明軍搶走,反倒了沒有參與到南北兵的混戰之中保下一命。

含毬門陷落後不久七星門也繼續告捷,原來是神威大將軍炮打中了門樓,將其擊垮倒地,壓倒了一片日軍,日軍守城火力為之一滯。

明軍乘此機會登上七星門門樓,控制這座朝鮮北側最重要的城門,明軍依次從七星門魚貫而入,開始和日軍開始殘酷的巷戰。

借用《經絡復國要編》的記錄那就是“大城既破,我兵四集,雲湧風馳,雷轟電掣,健馬奔衝,短兵相接,賊盡摧伏。火箭鳥銃飛射,中者焚,觸者死。”

上次平壤巷戰祖承訓是用炸藥炸開七星門城門,遼東騎兵自七星門殺入,最後被地面和城牆上的日軍夾擊潰敗。

這一次城牆在明軍手中,日軍無法登高射擊,但是日軍依舊錶現出了極強的戰鬥意志。

受上次巷戰的啟發,這一次日軍有效的利用平壤城內的建築設定障礙,阻塞明軍的進攻。更有足輕、武士專門躲在建築物內,透過縫隙用長槍、鐵炮、弓箭殺傷走塔防道路的明軍。

然而饒是如此,大部分日軍依舊需要面對明軍的近身肉搏作戰。

這個時候他們就會發現明軍身上的甲胃非常堅固,除了棉甲以外,很多北兵特別是宣大兵身著的都是鐵質扎甲,日本的武士刀很難在其上留下痕跡更別說殺傷明軍了。

而且明軍普遍身體素質要強於日軍,好似一個巨人在暴打小朋友一樣輕鬆。

換源app】

小西行長和松浦鎮信很快發現這樣打下去不行,隨即命人退回中城守備,外城僅餘長慶們依舊在日軍手中。

日軍要保留長慶們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此前從牡丹峰退回來的日軍,在宗義智的帶領下趁著火勢漸弱再次出城殺了回去,最終付出了300多人的性命之後才又一次將牡丹峰拿回。

不是日軍要做這樣無謂的犧牲,七星門都丟了牡丹峰意義又何在呢?

還真有這樣的意義,牡丹峰是平壤北側的山峰,邊上就是綾羅島。

在朝鮮水軍封鎖大同江的當下,日軍若想退走只能透過綾羅島回到南岸,而牡丹峰居高臨下,可以直接掐斷日軍退路。

聽聞牡丹峰得而復失,李如松大怒,下令吳惟忠、查大受再攻牡丹峰。

前一次攻山將山上的森林植被燒沒,現在的牡丹峰光禿禿的,明軍只能採用最原始的攻山方式,純靠人力攻打。

然而日軍似乎守出了一些心得,使得兩人久攻牡丹峰不下,甚至軍隊出現了不穩的跡象。

平壤中城的攻城戰相比外城更加殘酷,明軍沒有了大炮的幫助,只能與日軍展開了最原始的登城作戰。

好不容易付出了千餘人的代價這才拿下中城,日軍有退到城內練光亭駐守。

這裡是日軍最後的據點,是平壤城內的一處石山,背後就是日軍最後的城門大同門。

早在明軍到來之前,日軍就利用城內的建築物石塊壘出了一座石頭城,如今便是利用這座石頭城駐守。

日軍為了活命爆發出了極強的戰鬥力,明軍攻至傍晚練光亭依舊不能拿下。李如松知道士兵苦戰一日早就人困馬乏,無奈只能暫時下令退兵,準備明日再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