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亂(22)第二次平壤之戰(下)(5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九章 壬辰倭亂(22)第二次平壤之戰(下)(5K) (2 / 4)

儘管明朝的神機營也許久沒有操練了,不過萬曆皇帝提前半年讓石星整備神機營效果還是有的,憑藉鳥銃可以與城頭的日軍打的有來有回。

儘管沒有佛郎機炮和無敵大將軍炮助陣,可是射程200~300米的虎蹲炮射出的散彈就已經讓城上的日軍吃盡了苦頭。

他們本以為此戰最終會演變為熱火力的遠端互射,最後誰也拿不下誰平澹收場。

誰知道明軍給日軍狠狠的上了一課,讓他們知道了什麼叫萬炮齊鳴,什麼口徑即正義,什麼是科技是決勝的關鍵。

一門虎蹲炮射出的散彈相當於30~50門鐵炮齊射的效果,這些彈丸打在城頭上,壓制著日軍根本抬不起頭來。

但是你以為躲在女牆上就萬事大吉了嗎?

明軍的紅夷大炮和神威大將軍炮時不時將平壤城上的女牆雜碎,連帶著躲在女牆後面的日軍也被帶走了性命。

雖然戰鬥才剛剛開始,但是整個平城周圍好似驚雷縈繞一般,大炮震動山嶽,硝煙瀰漫數十里,遮蔽了雙方的視線。

在李如松的指揮下,明軍的炮火準備足足持續了2個小時,城下前軍的那些精銳愣是舉著盾牌,扛著梯子等待號令等了2個小時,足見明軍軍紀嚴明。

最先被拿下的還是牡丹峰,明軍依靠鐵盾阻擋山頭日軍的鐵炮射擊,日軍就將鐵炮嚮明軍腿部瞄準,又或者向下面砸石塊阻擋,明軍一時之間竟為之所阻。

但是很快明軍拿出了一種帶著龍頭的火箭,喚作火龍出水,以火藥推進,內藏有火油落地之後即可點燃周遭。

恰逢西風吹起,竟燒的牡丹峰上的日軍無立錐之處,艱難的沿著大同江,頂著大同江中朝鮮水軍的射擊,從東側的長慶門逃回了平壤城內。

隨著2個小時的火炮火力準備,早就自城下100步等待的明軍隨著李如松一聲令下向平壤城衝殺而去。

為防止虎蹲炮殺傷友軍,虎蹲炮的炮擊停止,而神威大將軍炮和紅夷大炮則不受影響,因為他們的射擊間隔更長,有的口徑大一些的虎蹲炮也改用實心彈,繼續對城頭進行壓制。

其實對日軍防禦影響最大的就是虎蹲炮射出的散彈,日軍被城頭的火力壓的抬不起頭來。

對面的虎蹲炮不再射出散彈,日軍也壯著膽子使用鐵炮和弓箭對城下的明軍進行射擊,又有朝鮮僕從軍抱著石塊對底下搭著梯子的明軍拋擲,又或者鄉下潑沸水阻擋明軍攻勢。

這個時候位於第二隊的明軍神射手們,會彎弓搭箭,專門點名這些把身子探出城頭的日軍。

《經絡復國要編》記載:“鳥銃鉛子飛如雨下,中者無不倒斃,更有鉛單一枚而二穿者。”

等到少部分明軍攀到梯子盡頭,又有日軍舉著長槍等候多時,待其探出身子便有2~3把長槍將其刺穿,喪命的明軍無力的向城下自由落體。

不論是歷史上記載的平壤之戰,還是這一世經歷的平壤之戰,都不似大家認為的三兩句話:日軍在明軍強大火炮壓制下被擊潰。

戰爭永遠是殘酷的,《經絡復國要編》就有記載李如松縱馬上前,親自斬殺了好幾個從上面退下來的逃兵,並用重賞鼓舞士氣,明軍再次進攻的記錄。

而且明軍將領基本上都身先士卒,參加遵化參加李芳春被箭鏃射中喉嚨而亡,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梧被鐵炮擊穿了左臂,左協統帥李如柏頭盔被日軍鐵炮洞穿,遊擊吳惟忠被日軍集中胸部,幸虧鐵兜內側和棉甲厚實這兩人才無性命之憂。

將領尚且生死南側,普通士卒面對的危險更甚,近身攻城才十幾分鍾,平壤城下便已經疊起了一層屍體。

參將李如梅向自己兄長建議鳴金收兵,再次用火炮轟擊壓制平壤城頭,卻被他一個冷眼斥退“再有亂軍者,不論你是不是我兄弟,皆斬!”

戰至上午9時許,浙兵統領,神機營參將、指揮使駱尚志主公含毬門,第一次攀城為飛石所傷摔落城下,第二次繼續再次舉盾迎頭直上沒有絲毫退卻。

他英勇的表現鼓舞了浙兵計程車氣,士兵們紛紛為其搖旗吶喊,跟在駱尚志身後登城,日軍經不能抵擋,含毬門成為第一個被明軍攻克的城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