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四章 侵朝準備與仙北一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侵朝準備與仙北一揆 (3 / 3)

而羽奧地區歷史上有名的葛西?大崎一揆和賀?稗貫一揆,以及此次田島一揆爆發的原因都非常一致,就是因為“畑”是否入稅引起的騷亂。

首先我們要區分一下田與畑的區別,在日本古代田即為種植主要糧食水稻的田地,這塊地計入知行中徵收賦稅這是母庸置疑的。

不過由於田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的差別,必然會出現被稱為畑的旱田,這部分田地只能只能種植麥、豆、桑、楮、漆、茶、麻、苧、藍、粟等作物。

由於這部分田地在開墾的時候不似田地,具有極強的復荒性,因此領民很有可能在面對上面派下來檢地的官員時候,將這部分畑變為免稅隱田,待官員走後再重新開墾恢復耕種。

由於畑的特點就是第一年產量極不穩定,為了提高領民的開墾荒地的積極性,為了防止刻意製造隱田在統治內部造成內耗,同時為了使得畑所產出的經濟作物成為本國的另類稅收,戰國前期大名對於畑的態度都極為曖昧。

奧羽地區的大名相比日本其他地區的大名在政策更新上始終慢一拍,這就使得在當下其他地方將畑一樣歸入知行的時候,奧羽地區的大名依舊對畑採取寬鬆的態度。

也就是說奧羽地區的大名對於畑通常採取免稅或者少稅,而其他地區都根據田統一徵收賦稅。

這就使得在此次秀吉對羽奧地區檢地的時候,許多民眾過去免稅的畑地被劃入到知行之中,需要與田地一樣上交賦稅。

雖說秀吉對於畑定的額定產量比田地要少,上交的賦稅相對量要比田地少,但是別忘了畑一般種植的是經濟作物,其經濟價值遠大於田地中稻米的折價。

而且最關鍵的是,奧羽大名對這部分產出是免稅的,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想要讓這群享受貫了免稅/少稅的鄉下土民,一下子承擔這麼多的賦稅誰能願意呢?

要知道日本的行政並不完全是由中下級武士直接統治村子的,有很多鄉民自治的惣村歸屬大名直接領導,他們的村長地頭很多都不是武士身份,但是在鄉間擁有極大的影響力。

而惣村這種村子存在的數量多寡,恰恰是大名對鄉下掌控力的體現。對於奧羽來說惣村甚至不是一個問題了,在某些地區甚至還存在著平安時代的莊園井田制度。

你若是包稅的話,中間那塊領主老爺的稅要不要交呢?如果不交的話他的稅是不是由剩下8戶人家平攤呢?那稅賦壓力就更重了。

除了在徵稅制度上的不同,羽奧地區對於畑在徵稅上通常考慮到其第一年產出不穩定的特性,給予了第1年免稅的制度,可是在秀吉統治下的繁華地區則是在其開墾出的第一年便納入賦稅體系,根據實際產出納稅。

很多人因為尹達政宗那句“早生20年即可奪取天下的”的戲言,以及後世奧羽地區經濟實力的強大對奧羽地區有一個錯判。

實際上在沒有經歷過經濟制度改革之前,奧羽地區的戰爭潛力是遠遠不如近畿、東海等諸國的,澹澹是稅賦一條兩地就有這不小的差距。

但是,想要在羽奧地區事實改革卻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工作,別的不錯遇到地區大名對於鄉間的掌握力度與其他地區不可同日而語。

其領內惣村數量不少,而戰爭又相對頻繁,為了給戰爭提供足夠的兵員,普遍對鄉間實施綏靖。

這種情況下想要在內憂外患之中,由上至下進行改革,簡直是痴人說夢的事兒。

君不見就連奧州之龍尹達政宗面對這種情況都愛莫能助嗎?仙台地區的改革恰恰是趁著秀吉奧羽仕置及檢地的風完成的。

總而言之,秀吉派人到鄉間進行檢地的官員,因為稅收的問題引起了鄉間百姓的不滿,進而引發了一揆。

人的貪心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因此這其實也是一個無解的局面,不會因為秀家提前做多少準備就將歷史上的一揆火焰掐滅,所能做的不過是提前做好準備應對罷了。

而民亂這顆火苗當有一處的百姓忍受不住點燃它之後,就會宛如星星之火一般,開始在羽奧地區四處燃燒.....。

82中文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